第195章 呼吸的节奏
晨光再次洒满庭院,却带着与昨日截然不同的气息。不再是试探与惶恐的温床,而像一层柔和的纱幔,轻轻覆盖在已然悄然改变的土地上。
沈星晚醒来时,唇角还残留着一丝昨夜那无声契约带来的、清浅而真实的弧度。她起身,目光掠过抽屉,那里安静地躺着已不再令她心慌的牛皮纸袋。一种平静的勇气在她心中生根,取代了过往的惴惴不安。
她走出卧室,厨房里飘出粥香。顾言正背对着她盛粥,动作依旧沉稳利落。听到她的脚步声,他没有回头,却极其自然地将两碗粥放在桌上后,又拿出第三个空碗,从灶上的砂锅里舀了两勺内容明显不同的粥进去——那粥颜色更深,里面沉着她叫不出名字的、看起来更滋补的食材。
然后,他将那碗特殊的粥,放在了沈星晚平日坐的位置前。
没有言语,没有解释,甚至没有看她一眼。仿佛这只是每日例行的、最寻常不过的安排。
沈星晚的心微微一动,却没有了以往的惊慌失措。她安静地走过去,在那碗特殊的粥前坐下,轻声道:“谢谢。”
顾言正在给念初围餐巾,闻言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极其低沉地“嗯”了一声,算作回应。
念初眨着大眼睛,看看爸爸,又看看沈阿姨面前那碗不一样的粥,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阿姨的粥是黑色的?”
“长力气。”顾言言简意赅地回答,给儿子嘴里塞了一勺子普通的白粥,堵住了他的好奇。
沈星晚低下头,小口地喝着那碗药膳粥。微苦,回甘,一股暖流缓缓渗入四肢百骸。她安静地喝着,不再去猜测这碗粥背后是纯粹的关照还是别的什么,只是全然地接受这份熨帖的温暖。
饭后,顾言没有立刻去院子。他清洗完碗筷,擦干手,然后走到那个旧木柜前,打开。他没有去动那些昂贵的木料,而是从存放练习料的那一层,准确地拿出了昨天沈星晚用过的那块练习木料——上面并排刻着一道完美的基准线和一道属于她的、已变得清晰深刻的“走向”。
他拿着那块木料,走到院子中央,放在工作凳上。然后,他开始从工具架上挑选工具——不再是昨日那套珍稀的古董刻刀,而是几把他日常使用的、更趁手耐用的平凿、圆凿和手锯。
他挑选工具的动作很慢,很仔细,仿佛在组合一套全新的语言。每拿起一件,都会在指尖掂量一下,感受它的重量和平衡。
沈星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心里隐约明白了什么。
顾言选好几把凿子和一把手锯,将它们在工作凳上一字排开。然后,他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向沈星晚,朝那些工具微微扬了扬下巴。
一个清晰无比的指令——今天,用这些。
没有询问“想不想”,没有试探“敢不敢”。仿佛经过昨日的洗礼,她踏入他的领域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沈星晚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目光扫过那排闪着冷光的工具,最终落在那把看起来最易掌控的平口凿上。她伸出手,稳稳地握住了那冰凉的木柄。
顾言看着她选定的工具,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他拿起另一把弧度更小的圆凿,然后指了指工作凳上那块练习木料,声音低沉:“清底。顺着线。”
清底?顺着线?沈星晚看着木料上那两道刻痕,立刻明白了他要她做什么——他要她将刻痕凹陷部分的木料剔除干净,让线条彻底凸显出来。这是木雕中最基础的步骤之一,却也需要稳定的手法和对力道的控制。
她握紧平口凿,将刀口抵在自己那条刻痕的起点。深吸一口气,回忆着昨日他教导的腕部发力,小心翼翼地用木槌敲击凿柄顶端。
“咚!”一声闷响。凿刀吃进木质,撬起一小片木屑。
力道有些猛了,边缘崩开了一点小缺口。她的心一紧,下意识地看向顾言。
顾言没有看她手中的活计,他的目光落在她的手腕上,声音平稳:“力散。腕定。”说完,他便不再管她,自顾自地拿起圆凿,开始处理他自己那条基准线旁边更复杂的弧形区域。他的动作精准高效,木槌敲击凿柄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如同沉稳的心跳。
沈星晚定了定神,不再去看他的完美,将全部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刻痕上。她调整呼吸,努力稳住手腕,控制着木槌的力道,一点点地沿着自己的“走向”向前推进。
“咚…咚…”她的敲击声开始时而沉闷时而尖利,节奏杂乱,显露出内心的生涩和紧张。崩缺和毛刺依旧不可避免。
但她没有停下。她咬紧牙关,全部心神都凝聚在刀尖和手下那条越来越清晰的沟壑上。她感受着不同木质区域的硬度差异,感受着顺纹与逆纹切削时截然不同的阻力,感受着力道轻重带来的不同效果……
渐渐的,她的呼吸开始下意识地去配合手的动作。吸气,举槌;呼气,落下。吸气,调整角度;呼气,推动刻刀。
杂乱的敲击声,开始慢慢地、一点点地,试图去寻找某种内在的规律。
顾言那边沉稳的“咚、咚”声,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无形中吸引着她、影响着她。她的节奏虽然依旧笨拙,却开始下意识地、跌跌撞撞地朝着他那稳定频率靠拢。
她不再去思考对不对,好不好看,只是全身心地沉浸在这种呼吸与发力、倾听与模仿的奇妙过程里。
汗水再次浸湿了她的额发,手臂酸胀,虎口发麻。但她奇异地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和平静。
顾言偶尔会极快地瞥一眼她的进度,但他从不打断她,只在最关键的时候,吐出极其简短的几个字:
“逆纹。轻点。”“转角。换刀。”“呼吸。别憋着。”
每一次提醒,都精准地戳中她正遇到的困境。沈星晚依言调整,每一次调整后,手上的活计果然会顺畅些许。
时间在专注的劳作中悄然流逝。
当沈星晚终于将自己那条刻痕下的木料大致清理干净,虽然坑洼不平,远谈不上光滑,但那条“走向”总算清晰地凹陷了下去,成为木料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时,她几乎虚脱般地松了口气,拄着凿刀,大口地喘息着,脸上却洋溢着一种疲惫而明亮的成就感。
顾言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了自己那边复杂得多的清底工作。他的区域光滑流畅,如同机器铣削出来一般完美。
他放下工具,目光扫过沈星晚的作品。那凹凸不平、充满手工痕迹的清理面,与他这边的光洁形成惨烈对比。
沈星晚看着他的目光,刚刚升起的成就感又掺入了一丝忐忑。
顾言却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他只是伸出手,从工具架上拿过一把专用的清底刀(一种带钩的小刀),递给她。
“修。”一个字。
沈星晚接过清底刀,看着自己清理区域内那些毛刺和坑洼,明白了他的意思——精细修整。
这是一个更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活儿。她深吸一口气,再次沉下心来,用清底刀的钩尖,一点点地剔除着毛刺,修平着坑洼。动作很慢,很枯燥,却让她对手下这件作品有了更细腻的感知。
顾言也没有闲着,他拿起砂纸,开始打磨自己那边已经足够光滑的区域,追求着极致的完美。
一时间,院子里只剩下砂纸摩擦木料的“沙沙”声和清底刀剔除细微木屑的“簌簌”声。两种不同的声音,两种不同的节奏,却奇异地和谐交融,仿佛一曲二重奏。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念初蹲在屋檐下,用爸爸给他新做的小木刀认真地削着一根树枝,嘴里模仿着“咚咚”的敲击声。
不知过了多久,沈星晚终于觉得再也修整不下去时,她停下了手。那块区域依旧无法与顾言的完美相提并论,却已经尽了她最大的努力,变得整洁、顺眼了许多。
她抬起头,发现顾言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打磨,正静静地看着她工作。他的目光里没有评判,只有一种深沉的专注。
见她停下,他走上前,目光落在她修整后的区域,极其仔细地审视着每一处细节。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沈星晚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拿起她用过的那把平口凿,刀口对准她自己刚刚修整好的区域边缘一处极其细微的、她认为已经无需再处理的不平整处,手腕沉稳地一动——
“嗤啦——”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的刮削声!
一小片薄如蝉翼的木屑被精准地削了下来!
那个细微的不平整瞬间消失,整个区域的流畅度竟然肉眼可见地提升了一小截!
沈星晚目瞪口呆!
他只是那么轻轻一下!看似随意!却起到了她费尽力气修整半天都达不到的效果!
顾言放下凿刀,目光转向她,终于多说了几个字,声音低沉却清晰:“感觉它。不是磨它。”
感觉它……不是磨它……
沈星晚如遭雷击,猛地愣在原地!
这句话,如同钥匙,瞬间打开了她心中某个紧锁的关卡!
她忽然明白了自己和他之间那巨大的、无法逾越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她只是在用眼睛看,用手机械地磨,试图将不平的地方“磨平”。而他,是用全身心的感知去“感觉”木料每一丝细微的起伏和纹理的“走向”,然后用最精准的力道,“引导”多余的木料离开。他不是在对抗,而是在顺应和梳理!
所以,他一下,抵过她千百下!
巨大的震撼和顿悟,让她浑身血液都仿佛凝固了!
顾言看着她骤然瞪大的眼睛和恍然的表情,知道她听懂了。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那把平口凿轻轻放回她手中,然后转身,开始收拾工具。
午后的阳光将他的背影拉得很长。
沈星晚紧紧握着那把似乎还残留着他方才那一击力道和感觉的凿刀,心脏狂跳,目光却无比明亮地落在自己修整的那片区域上。
她再次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拂过那片区域。这一次,她的指尖仿佛拥有了新的生命,清晰地“感觉”到了每一丝纹理的走向,每一处极其微妙的起伏……
也终于明白了,他所说的“呼吸的节奏”,究竟是什么。
那不仅仅是配合发力的一呼一吸。那是要将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跳,自己的全部感知,都融入到与手中材料无声的对话里,去找到那个最契合的、共同创造的韵律。
她抬起头,看向那个沉默收拾工具的挺拔背影。
夕阳的金辉落在他身上。也落在她豁然开朗的心上。
庭院无声,却仿佛有新的乐章,在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