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霸道 作品

第290章 骏马归时仍系纲:一场相遇里的家风解码(第2页)

离村前,有位大嫂硬塞给我一袋新晒的红枣,说“自家树上结的,带上路上吃”。她粗糙的手掌上布满茧子,却把红枣挑拣得颗颗饱满。这让我想起家训里“戒骄奢、戒懒惰”的警示——原来勤劳持家的真谛,不是囤积财富,而是以双手创造价值的尊严,是即便清贫也能把日子过出滋味的韧性。就像那匹“登程往异方”的骏马,无论行至何处,总要记得蹄下的土地才是力量的根源。

三、兄弟互爱:跨越血缘的灯火

在黄家集的三天,我从未见过邻里红脸。有户人家盖新房,全村人带着工具来帮忙,男人上梁时女人在灶间炊煮,孩童们则帮着传递砖块。老族长说这是“无以小利为争,无以小事为仇”的古训传下来的习惯——当年黄庭坚写《家戒》,告诫族人“见善则相劝,有过则相规”,这种情谊后来从家族延伸到乡邻,便成了“急人所急,帮人所需”的守望。

离村那日,几个年轻人非要开车送我去车站,后备箱里塞满了乡亲们凑来的土产:王大爷的核桃、李婶的腌菜、学童们采的野山枣。他们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带上这些就像在家一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兄弟互爱”从来不止于血缘,当春申君“仁厚待人”的品格化作乡土社会的生存智慧,陌生人也能成为彼此的后盾。就像那首流传的黄氏歌谣:“一处生根百处旺,万家灯火共炎凉。”

四、骏马登程:流动时代的精神锚点

“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黄家集祠堂的屏风上,这句祖训被描成金字。老族长解释说,黄氏先祖多有迁徙漂泊者,却总要在新地建起祠堂,把家训刻进梁柱。如今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临行前长辈都会念叨“别忘了家里的规矩”,而他们寄回来的家书里,总不忘提到“按家训做人,没给祖宗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