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终南望阙(第2页)
卯时三刻,祭天仪式在天坛拉开序幕。杨国奇身着十二章纹的衮服,头戴平天冠,一步步踏上三层汉白玉坛台。他身后,独孤伽罗穿着袆衣,裙摆上的翟鸟纹在晨光里栩栩如生。百官按品级排列,紫袍、绯袍、绿袍层层叠叠,像铺开的云锦。
“奏《皇矣》!”礼官高声唱喏。
编钟、磬、琴、瑟齐鸣,六十四名乐工奏响的乐章,庄严得让人心头发颤。杨国奇手捧玉帛,望着苍天,声音朗朗:“苍天在上,佑我大隋,国泰民安,四海归心!”
坛下的百姓跟着山呼:“国泰民安,四海归心!”声浪滚过长安的街巷,惊得南飞的雁阵都盘旋了三圈。
祭天礼毕,太庙祭祖、宫城受贺接踵而至。当杨国奇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时,殿外传来通事舍人的唱名:“吐谷浑使者到——”
吐谷浑使者捧着嵌玉的马鞭,躬身而入,身后的随从扛着两匹雪青马,马鬃上系着红绸:“我主愿以青海为界,岁岁纳贡,永为藩属!”
“达头可汗使者到——”
突厥使者献上一柄金柄弯刀,刀柄镶嵌着七颗红宝石,操着流利的汉话笑道:“可汗说,大隋皇帝若有差遣,突厥铁骑愿为前驱,踏平不服!”
“沙钵略可汗使者到——”“阿钵可汗使者到——”
一个个使者上前献礼,有的献夜明珠,有的献骆驼,有的献舞姬,言语间满是臣服。杨国奇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他们,心中既有骄傲,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这盛世,是他和无数大隋子民一起拼出来的,可他却要在此时退场。
轮到高句丽使者时,使者的脸色依旧难看,却还是捧着金盆跪下:“我王愿称臣,贡布三千匹,貂皮百张。”他偷眼望向殿外,那里,武备学堂的学员正列阵而立。
阳光下,学员们的明光铠反射着耀眼的光,陌刀如林,队列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他们年轻的脸上没有丝毫怯意,眼神里的坚毅,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威慑力。高句丽使者喉结滚动,终究没敢再提辽水七城的事,深深叩首:“恭贺大隋新都落成,愿大隋永享太平。”
杨国奇微微颔首,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他要的,就是这份震慑。
庆典持续到暮色四合。皇城的承天门广场上燃起了篝火,百姓们围着火焰跳起胡旋舞,波斯舞姬的金箔裙摆旋成一团团火焰,与天边的晚霞连成一片。烤肉的香气混着葡萄酿的醇味,飘得满街都是。杨国奇站在城楼之上,看着这烟火气十足的景象,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陛下,夜深了,该回宫了。”内侍轻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