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激流(第3页)

老渔民们的嘀咕声渐弱。陈大船摩挲着搪瓷缸缺口——98年洪峰退后,他正是用这缸养活了第一尾鱼苗。

秦风将混合方案推过桌面时,电子钟跳成红色汛情预警。\"上游五处险段用石笼应急。\"他指尖划过三维地图,\"中下游试点的十七公里铺生态护坡。\"

周振宇的钢笔悬在协议上:\"要是三年内生态段出问题……\"

\"我自请辞去党委书记!\"秦风斩钉截铁。

\"用不着!\"周振宇的笔尖戳破纸张,\"要是试点成功,我给芦苇丛立功德碑!\"

技术员抱着传感器箱挤进来:\"周镇长,这些监测模块能嵌在石笼缝里……\"

\"少整花活!\"周振宇抓起个传感器掂了掂,突然塞进石笼样品缝隙,\"漏报一个数据,我拆了你们实验室!\"

窗外雷声渐歇,第七号洪峰正逼近警戒线。98年的抢险纪念碑在雨中静立,碑文\"人定胜天\"旁,不知何时生出一簇嫩绿的芦苇苗。

不一会秦风和周振宇来到堤防监测站,镇长周振宇的皮鞋碾过散落的数据线,警报器的红光在他脸上投下刀刻般的阴影。“石笼段c区水位上涨速度比预测快18%!”他抓起对讲机的手背青筋暴起,“防汛二队!立刻加装三层沙袋!”

秦风裹着雨衣冲进门,平板电脑上的监测图还在闪烁。“周镇长,生态护坡段b区的渗流量比预期低25%。”他放大传感器数据,“芦苇根系的排水速度在提升,可以分流部分洪峰压力。”

“纸上数据!”周振宇一拳砸在控制台上,震翻半杯冷掉的浓茶,“我要的是能扛住洪水的实货!”他甩开秦风递来的水文报告,抓起探照灯冲出监测站。暴雨抽打着他的后背,98年抗洪时那种熟悉的窒息感又漫上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