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爆破与造反(第2页)
紧接着,六条黑影快速从旁边的建材和石料堆中钻了出来,飞速奔向隧道口。两条黑影在隧道口外一左一右潜伏下来,举枪警戒。另外四个人在隧道口外冲着里面打开蒙着红布的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钻了进去。不时传来扑通倒地的声音,但显然几人口中塞了东西,只是发出很低沉的呜咽声,然后爬起来继续前行。
进到隧道内的是刘三疤手下的小队长黄文忠和另一名队员,背上两件、双手各拎一件捆扎好的包裹。另外两人是王月生老营派来的学员。他们手持王月生从后世档案中翻出来的鬼门关隧道的施工图和内部照片,开始查找图上和照片上标记的几处关键点。因为不知道前世此时隧道是否按原计划施工,也不知道施工进度,所以王月生是通过貌似无关的考试,从目前老营中的达到后世初中毕业水平的学员中选拔了三名识图能力最强的人,经过短暂的填鸭式的建筑力学常识的灌输,便死马当活马医地一股脑派了过来。之所以派三人,是担心中途出事,给出冗余。果然,奔袭途中,一人患疟疾无法跟随大部队,只得留在刘三疤的“堡垒户”(当地铁杆支持者的家)中等待行动结束后接走。
两个老营学员经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但无法跟黑旗军这些久经战争的战士比拟,只能保证不拖后腿。但他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隧道或者桥梁不是随便扔几个炸药包就能成功摧毁的。在策划这场行动中,王月生才明白为什么南斯拉夫电影《桥》中要不嫌累赘,非得找大桥的原设计师这个文弱书生一起参加战斗。因为不像后世美国空军可以用飞机投掷炸弹炸朝鲜或者越南的桥,一枚炸弹动辄就500公斤,人力能携带的炸药有限,必须找到关键位置才能发挥作用。
虽然两名学员只是赶鸭子上架、半路出家,但毕竟比黑旗军的战士们数理化水平高得多,加之有后世的情报支持,很幸运地找到了两个标注出来的位置。后面的不是没找到,是还没有施工到那个程度。
二人用手电筒照着图纸、照片和现场比对了一下,互相交换了下确认的眼神,第一个反应是把图纸和照片塞回他们各自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撕开外面一个小袋子,露出根拉绳。然后看向队长黄文忠点了点头。黄文忠和另一名战士把身上的包裹和两名学员随身的包裹塞到学员指定的一个位置,然后学员拿出几卷强力胶带将这些包裹,其实就是法军此时装备的高能炸药,牢牢固定在那处关键位置。学员从另一个包里拿出几根雷管,然后默念要领,插进炸药包,一个刚想扭身就走,被另一个学员骂道,“忘了交叉检查了”,醒悟过来,连忙按照出发前的再三交代,互相检查了一下,相互点了点头,对着王文忠和另一名战士示意了一下,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同时拉燃了导火索,然后又拉燃了放了后世图纸和照片以及白磷燃烧剂的书包的导火索。黄文忠按照事先的计划,确认四根导火索都在正常燃烧后,挥手示意,四人连忙跑了出来。
四人每人携带的一个包裹里是8公斤的麦宁炸药(melite),其主要成分是苦味酸(三硝基苯酚)与火棉的混合物。这种炸药由法国化学家eugèurp于1885年发明,爆炸威力比传统黑火药高30%以上,且燃烧后会产生黄绿色有毒气体,兼具化学武器特性。
十分钟后,96公斤的炸药在指定位置成功起爆。蓝白色火球从隧道拱顶炸裂,瞬间照亮整片山谷,强光甚至使数公里外的法军营地短暂如昼。黄绿色毒烟(硝酸甘油不完全爆炸产物)与石灰岩粉尘混合,形成高达百米的蘑菇云。爆炸声如闷雷滚过群山,声波震碎3公里内劳工棚屋的竹窗,野鸟惊飞,山兽哀嚎。隧道内回音叠加形成次声波,导致百米内未掩耳者耳膜破裂。洞口喷出气浪将铁轨扭曲成麻花状,附近哨塔的木结构被撕成碎片。劳工营地帐篷如落叶般被卷起,未固定的蒸汽起重机翻倒,砸毁铁轨铺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