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304章 冯冯离开和二人独处

那边的电视屏幕已经被调到了CCtv的频道,同时冯小姐还很溜地使用了画中画功能,在大屏的一侧从上到下又放出三个其他频道的画面。这四个同屏频道播放的内容,虽然角度各不相同,但目标只有一个:澳门叠石塘山王月生藏宝洞的发掘现场。

中央台的演播室里,一位中年专家正在对着背后的前几天的现场照片进行讲解:“在72小时监测确认环境稳定,也就是温度约18-22°C,相对湿度55-65%后,考古队并未急于拆除封堵墙。现场的队员首先在入口处搭建了一个充气式临时气闸舱,连接着精密的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恒温恒湿空调、空气过滤装置、温湿度/氧气/有害气体传感器网络。所有人员、设备进出都必须通过气闸舱,最大程度减少外部环境干扰。

随后是非侵入式探测,具体说就是在封堵墙前,使用高分辨率激光三维扫描仪对墙体表面进行精确测绘,记录每一处细节,包括可能的刻痕、裂缝、颜色差异。以及gpr使用高频地质雷达和微重力探测仪对墙体后方区域进行扫描,期望初步判断内部结构,如文物摆放的位置、可能的防止入侵的机关的分布、是否有坍塌风险等。还有就是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墙体,寻找可能的薄弱点或温度异常区域,指示内部结构差异或渗水点。

目前已经进入了正式开挖阶段。采用了“由外向内、分层剥离、精细记录”的策略,第一阶段是移除外围缓冲层,预计耗时1-2天,目标是清理入口“s”型折墙后的空间,接触主密封墙,评估墙体状况”。

导播将画面切换到了现场传回的实时图像,伴随着现场工作人员的解说:“目前两名队员正在狭窄的工作面小心移除“s”型折墙的残余部分,他们在通话器里表示墙体已部分风化。他们使用小型电动/气动凿岩机配合工业级吸尘器,尽量减少粉尘

......

红灯亮了,这是环境监测仪实时报警,显示粉尘浓度上升,现场指挥要求团队暂停作业加强通风过滤。

......

发现堆置在埋藏区周边(靠近入口侧)的粗海盐。120年后,大部分盐已严重潮解、板结、甚至与地面土壤混合,形成硬壳。考古队员戴防化手套,使用小铲、刷子小心取样。现场便携式xrf分析仪初步检测,确认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夹杂少量矿物质"。

直播镜头给了个特写,巨大的屏幕上显示出了白色结晶与深色土壤交织的奇异景象。

几人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直播,突然,冯小姐的手机又嗡嗡地震动起来,显然冯小姐怕突然来电打扰几人,调成了静音。王月生开玩笑地说“你坐的离我俩那么远,又设个闹铃,想遁走啊?”

冯小姐白了他一眼,起身拿起电话走到外面门厅,顺手合上了大厅的门。别说,虽然是100多年前的材料,但用料扎实,配上现代的工艺,静音效果杠杠的。

屏幕上,演播室的主持人开始询问为什么王月生当年要用“盐墙”,现场科学家解释盐的潮解原理及其在古代防潮中的应用。在一堆科学术语后,居然很文艺范地来了一句“这些盐守护了秘密120年,它们后面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