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泻湖养殖与报馆总部
参观完核心区域,王月中引领马可沿着一条新修的、通向岛屿北部泻湖边的道路走去。这条路明显通向一片开阔的水域。 “孔塔里尼先生,月生堂弟对威尼斯泻湖的环境很感兴趣。”王月中边走边说,语气依旧平淡,“岛上人多了,光靠种地和养猪也不是长久之计。他说这水半咸半淡,应该能养点东西。前两年试着弄了些蛤蜊苗撒在滩涂上(贝类养殖),好像长得还行。后来又搞了些木头架子(筏式/悬挂养殖)泡在水里,挂上些小贝壳(指贻贝)…哦,还围了几个小水塘(围塘养殖),说是试试看能不能养点鱼虾。都是些瞎折腾,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王月中摇摇头,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马可听着,目光却投向越来越近的水边。他看到:
原本荒芜的北部浅滩区域,似乎被有意识地整理过。 靠近岸边的水域,漂浮着一些由木桩和绳索组成的、结构奇特的筏架(贻贝养殖筏)。稍远处的水面,隐约能看到一些用木桩和网围起来的小型水域(对虾围塘试验点)。 更远一些水流较缓的地方,似乎有更大的、用网箱围起来的区域(海鲈网箱试验点)。岸边,有几个工人正在将一筐筐从水里捞上来的、沾满泥巴的东西(蛤蜊)进行清洗分拣。
“哦,还有,”王月中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指着水边一些漂浮的、长着绿色“海草”的网框(石莼、江蓠栽培试验点),“月生堂弟非让弄点这个,说能‘清水’,也不知道有啥用,净占地方。”
站在泻湖边,深秋的风吹拂着马可·孔塔里尼的衣角。他望着眼前这片被华人团队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土地和水域,内心早已翻江倒海,远超威尼斯泻湖的波涛。岛上那如同要塞般坚固的码头、规划严整的工业区、规模宏大的标准化营房、纪律森严的生活模式、高效的后勤保障、初具规模的农业种植和牲畜养殖,以及眼前这片显然是在进行系统性尝试的水产养殖场……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王月生和他的四百人团队,在短短三年半内,将一片被历史遗忘的荒岛,打造成了一个集工业生产、军事化管理、农业自给和前沿水产试验于一体的强大基地。
王月中那轻描淡写的“瞎折腾”、“净占地方”,在马可听来,更像是刻意的低调。这绝非瞎搞!从蛤蜊到网箱,从筏架到“清水”的海草,每一项都指向一种马可从未听闻的、系统性的泻湖资源开发理念。王月生的眼光和布局,深不可测。
马可表面上依旧维持着贵族式的从容,甚至对王月中露出一个赞赏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王先生。月生君和你们的团队,真是创造了奇迹。这片泻湖,看来也给你们带来了新的灵感?” 他最后的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那些养殖设施和正在分拣蛤蜊的工人。
王月中只是憨厚地笑了笑:“孔塔里尼先生过奖了。都是月生堂弟的主意,我们就是按吩咐干活。这水里能弄出点啥,还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马可点点头,没有再追问。但他心中已如明镜:托尔切洛岛展现的实力,不仅仅是惊人的建设速度,更是一种深远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王月生,这个神秘的东方人,其图谋恐怕远不止于高档家具生意。孔塔里尼家族的合作对象,其潜力和危险性,都需要被重新、彻底地评估。而眼前这片看似平静的泻湖水面下,似乎正孕育着另一场不为人知的“拓荒”。他必须尽快将这里的一切,详实地报告给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