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329章 八国联军的战役与战术评价

“战略层面的清方立场,我建议由eason待会为大家说明”。戴伟胜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向军官团做战争复盘报告的状态,而且泄露了不少秘密。但是,没办法,只要你想说实话,只要你还讲逻辑,那么真相和所谓的秘密是掩盖不了的。当然,这里的秘密是指战后利益分配的分歧之类显而易见、顺理成章的事情。更重要的如战略决心如何下、各国之间的密约等等,不影响顺利表达的,是根本秃噜不出来的。戴伟胜继续道:

“战役层面,我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东交民巷保卫战,时间是从6月20日至7月14日。这期间,估计有义和团民约3万人,含部分清军甘军,包围东交民巷,用土炮轰击使馆。虽造成少量人员伤亡,但未切断水源、电力。联军方面,使馆区守军有各国卫兵约400人,加中国教民武装,依托工事坚守,利用电报向天津求援。6月21日,清廷对11国宣战,联军获得“战争合法性”,加速从天津调兵,其中英国“亚眠”号运兵船7月5日抵达大沽。

战役结果,义和团的“围攻”沦为消耗战,自身伤亡相信超2000人,未达成其鼓吹的“灭洋”目标。而联军通过外交施压与军事威慑,迫使清廷内部主和派抬头,为后续军事干预铺路。

第二阶段是天津攻防战,时间是7月14日到8月14日。据信,清军聂士成部“武卫前军”约1.5万人与义和团联合防守天津城,依托城墙、炮台抵抗。义和团在北运河用棺材装火药设“水雷阵”,但因水流湍急未奏效。聂士成部炮击紫竹林租界,摧毁部分洋楼,但因弹药不足未能扩大战果。

联军方面,日军在福岛安正的指挥下担任主攻,利用其近代化装备,如速射炮、马克沁机枪,突破清军左翼,7月17日攻占东机器局。英军加德纳少将率印度兵从水路包抄,摧毁清军水师。各国联军因指挥权混乱,日军与俄军甚至为争夺天津站发生交火,初期进展缓慢。

战役结果,清军伤亡应超8000人,其中聂士成战死,义和团被击溃,死伤约5000人。联军伤亡仅约2000人,其中日军占1200人,暴露清军主要装备的抬枪、土炮与密集冲锋的战术与联军的代差劣势。

第三阶段是北京攻防战,时间是8月14日至8月28日。清军荣禄率残部退守北京城外,未组织有效抵抗。义和团“乾字团”“坎字团”在广渠门、朝阳门用粪叉、锄头袭击联军,被机枪成片扫射倒下。进攻开始的第二天,我们就收到消息,你们的太后携皇帝仓皇西逃,走前下令“所有官兵均须保护使馆”,说明清方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

联军总兵力增至1.8万人,其中日军8000、俄军4000、英军3000、美法德各1000,分路进攻北京。8月14日,日军率先突破广渠门,英军随后攻占东便门,俄军从永定门入城。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内分区占领,比如日军占东城、俄军占西城。

期间清军几乎未组织有效战斗,联军仅伤亡约500人,其中日军300人。

战役方面的评估是:大沽口\/天津战役期间,联军,尤以俄军为主力初期,展现出强大的两栖登陆和攻坚能力,迅速夺取北方门户。但后续天津城内的巷战暴露联军协同问题,进展缓慢且伤亡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