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乌斯光环 作品

第334章 数学的重要和弗里茨的粗糙

王月生之所以如此地激动,因为他知道,数学不仅是工具,更是科学思维的“通用语言”。其逻辑内核支撑学科严谨性,建模能力驱动跨领域融合,计算方法加速科学发现。换句后世常用的话,就是“自然界的一切都可归因于物理学,而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当然,你还可以在这后面再贩卖些私货,比如学哲学专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加上一句“数学的尽头是哲学”,然后满街拉人头入教的可以再更进一步说“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算命的一看,有道理啊,再来一句“神学的尽头是玄学”。

更重要的是,在王月生准备推动的工业化进程中,数学在工业化进程中扮演了核心引擎的角色,它不仅直接推动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更通过赋能其他学科,为工业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工具和创新动力。没有数学提供的语言、工具和逻辑框架,工业化进程将停滞于工匠经验阶段。数学使得:

复杂系统的设计成为可能(如电网、铁路网);

大规模生产的精确控制得以实现(标准化、统计质量控制);

能源与材料的利用效率飞跃提升(热力学、材料力学);

跨学科知识得以整合应用(如物理+工程+数学=蒸汽机;化学+数学=合成染料)。

正如数学家傅里叶所言:“对自然的深入研究,是数学发现最丰富的源泉。”工业化进程中涌现的现实问题(如如何提高蒸汽机效率?如何防止铁轨断裂?),不断推动数学新分支(如偏微分方程、统计学)的发展,而这些数学工具又反过来重塑了工业文明的面貌。数学与工业化的互动,完美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层逻辑。

真正的革命者和哲学家,没有人不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整个科学体系的作用。如马克思所言:“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甚至在他的巨着《资本论》中,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分析,比如:

1.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剩余价值率(剥削率):

′=v\/=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其中:是剩余价值。v是可变资本(劳动力的交换价值)。

2.商品价值构成

马克思提出了商品价值的构成公式:w=c+v+

其中:w是商品的总价值。c是不变资本(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v是可变资本(劳动力的交换价值)。是剩余价值

3.利润率

马克思还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利润率:p=\/(c+v)

这表明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比值。

4.级差地租

在分析土地租金时,马克思也用到了数学公式,例如级差地租的计算:

ri=(p?c劣)?q优?(p?c优)?q优

其中:ri是级差地租1。p是市场价格。c劣和c优分别是劣等地和优等地的生产成本。q优是优等地的产量。

5.劳动力价值

马克思还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劳动力的价值:v=tsL?λ

其中:v是劳动力的价值。tsL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λ是货币单位劳动时间的价值。

王月生一直希望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展深入的数学研究,因为这是少数几个只需要天才+勤奋就可以取得成绩的学科,不像其他理工农林医一样,需要大量经过良好教育的底层劳动者和大量设备与资金的投入、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生产实践,才能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