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校庆下的轨迹与咖啡馆的雨幕
四月将尽的阳光已经有了初夏的意味,穿透教室明亮的窗户,在黑板一角投下棱角分明的光斑。高二(三)班的教室里,只剩下了生物课代表许清瑶和班主任兼生物老师林雪萍。刚刚结束一场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模拟实验的小组讨论,其他学生已经抱着书本鱼贯而出,教室里还残留着讨论留下的零星粉笔灰气息和纸张摩擦后的暖意。
许清瑶正伏在讲台旁一张闲置的课桌上,对着摊开的彩色卡纸和设计稿凝眉思考。她的手指间夹着一支纤细的银色勾线笔,白皙的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设计稿正是几天前深夜在快餐店里,拉着江韵华一起修改的科技创新大赛展示板定稿。线条流畅,蓝银渐变的主色调在纸面上流淌出科技感的冷冽,点缀着抽象的电波图样,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然而此刻,她的神情却有些凝重。
“林老师,展示板印刷厂送来的打样……还是感觉有点不对。”许清瑶抬起头,秀气的眉微微蹙起,将一张A4大小的打印样稿递给林雪萍,“这个宇宙银的过渡,打印出来偏灰了,完全没有我们设计图那种清透的质感。还有这里几处小细节的颜色叠加,糊在一起了。”
林雪萍接过样稿,仔细比对许清瑶手中的设计原稿。阳光恰好落在两张纸上,差异立刻显现出来。印刷出的样稿像是蒙了一层旧纱,色彩的鲜艳度和细节的锐利度都大打折扣,确实有些辜负许清瑶精心构思的设计。
“嗯,印刷色差的问题确实存在。尤其种种大面积的特殊渐变色,对设备和油墨要求很高。”林雪萍放下样稿,温声分析道。作为指导老师,她很清楚这种专业赛事对细节的苛刻要求。她看着许清瑶有些沮丧的脸,安慰道:“别急,时间还有。我认识几位负责校刊印刷的老师傅,他们对特殊色彩的处理经验丰富些。而且,校庆活动马上开始了,他们近期肯定在处理相关物料,我们可以托他们再打一次样试试。”她知道许清瑶在这项比赛上倾注的心血,更理解她对完美的追求。
提到“校庆”,许清瑶的眼睛亮了一下,那点沮丧瞬间被新的活力取代:“对哦!校庆!林老师,年级里是不是在征集校史长廊的更新设计方案?还有毕业晚会的舞美初步构想也在集思广益?”她语气轻快,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着桌面,“我们那个科技展板的蓝银渐变色系,还有延伸的‘未来感’线条元素,如果应用到毕业晚会的背景主视觉上,会不会很有新意?还有校史长廊的某个区域,比如‘展望未来’部分,也可以用这种风格过渡衔接,体现科技感和传承?”她说着,手上已经动了起来,直接在草稿本上唰唰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舞台背景轮廓和长廊布局构想。
林雪萍有些讶然地看着许清瑶笔下迅速成型的草图,线条依旧那么自信流畅。这个女孩的思维总是如此敏捷,能将不同领域的灵感瞬间串联并创造出新的可能。她心中暗暗赞赏,但同时也不得不考虑现实的可操作性:“思路很好,非常新颖。但清瑶,科技大赛的展板还没最终定稿,校庆和毕业晚会的工作量也不小,再加上日常课业……”她没有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很清楚——你忙得过来吗?精力太分散会不会反而两头落空?
许清瑶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明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看向林雪萍:“林老师,那……您看,可不可以这样?”她故意顿了顿,似乎在组织措辞,“校史长廊更新需要大量历史照片扫描整理和图文排版设计,还有晚会舞台的初步建模尝试……这都不是我一个人能搞定的。能不能……给我点‘援助’?”她特意拖长了“援助”这个词的音调。
林雪萍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忍俊不禁:“你是惦记着我班上的那几个电脑高手和艺术特长生吧?”许清瑶用力点头,眼神期待。“嗯,想法不错。团队协作也能提高效率。”林雪萍略作沉吟,“这样,明天班会我提一下这事,看看哪些同学有兴趣参与进来,算是在完成‘班级贡献分’的同时,也锻炼一下实践能力。但前提是,你自己的主项目——科技展板,必须先保质保量完成。”她语气温和,却也带着身为班主任的强调。
“yes,a'a!”许清瑶俏皮地做了个敬礼的动作,脸上绽放出明媚的笑容,如同窗外骤然亮起的阳光,“保证完成任务!展板问题我再去找印刷师傅沟通一次,方案细节我也会尽快完善!谢谢林老师!”她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设计稿和打样,动作轻快得像一只终于找到了目标的蝴蝶。
看着女孩充满干劲离开教室的背影,林雪萍也笑了笑。年轻真好,那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和对创造的热情,如同四月的风,充满了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她低头整理讲桌上的教案,心绪却不知不觉飘向了远方那个同样对设计抱有执着的人身上。
江明华工作室所在的创意产业园区,傍晚的氛围总是先于外面一步沉静下来。日光逐渐西斜,将白色的墙面染上一层温柔的琥珀色。工作室里,只剩下江明华和项目助理小杨两人。
宽大的工作台上,摊开的不是某个摩登高楼的蓝图,而是一套详尽的旧书店改造方案——正是上次他父亲感兴趣的那栋位于老城区的废弃书店。效果图占据了屏幕大半,保留了原本红砖外墙的历史质感,窗户被改造成了更通透的落地玻璃和几何线条的木格结合体。内部空间被重新规划,原有的高大书架结构被巧妙地保留并融入新的分区中,加入了舒适的阅读区、小型咖啡吧,以及一个挑高的多功能分享空间(可用于读书会或小型展览),新旧元素在图上和谐共处,透着一种人文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