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仲夏的十字路口与工地的雨
初夏的风带着几分燥热,裹挟着城市特有的喧嚣,拂过省一中高三教学楼前的香樟树冠,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预演。高考志愿填报的日子临近,空气里无形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虑与憧憬的复杂情绪。教室窗明几净,黑板上方鲜红的倒计时数字犹如战鼓,敲打着每一颗年轻而不安分的心。
林雪萍站在高二(三)班的讲台上,粉笔灰沾在浅蓝色的衬衫袖口,留下几点不易察觉的印记。她刚刚结束一节关于遗传病概率计算的习题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让不少原本眉头紧锁的学生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情。然而,课堂气氛并未完全轻松下来。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座位间偶尔传递的小纸条、压低声音的讨论,以及投向窗外的、略带迷茫的眼神。
这节是高三学长的自习课,她作为生物老师也是他们的志愿填报指导小组成员之一,正利用这个空闲来查看班上高二学生的学习状态。高二的他们,距离那个关键性的时刻还有一年,却也早早嗅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气息。
“大家静静一下,”林雪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教室里细微的声响很快平息下来。“看到高三学长学姐们现在的状态了吗?选择的方向感,往往建立在对自己清晰认知的基础上。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社会实践模块正式启动。这一次,不止是体验,更希望大家能在接触不同领域的过程中,思考你的兴趣、你的擅长点在哪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生气的脸庞:“第一站,我们联系到了本市正在进行古建筑修复与社区更新的‘清溪里’项目工地,带大家去实地感受一下建筑、规划、历史保护与现代生活空间的碰撞。时间定在这周六上午九点,市图书馆前集合,统一坐车过去。”
座位间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既有对新活动的期待,也有对“工地”两个字的本能讶异。
林雪萍留意到靠窗位置的江韵华正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旁边的许清瑶凑过去看,马尾辫的发梢轻轻扫过他的肩膀,不知他低声说了句什么,许清瑶立刻扭回头,脸颊浮起淡淡的红晕,还不轻不重地用手肘拐了他一下。这两个孩子之间特有的、旁人难以介入的小气场,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她唇角微扬,继续补充:“这不是普通的参观,项目负责人恰好是我朋友的团队。他答应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讲解设计理念、施工流程以及未来规划。这是一个将书本知识与城市肌理、人文关怀、工程技术融为一体的鲜活案例。请务必带好记录本和你们的好奇心。”
江韵华闻言抬起头,眸子里闪过一道与平时散漫不同的光亮。哥哥江明华就是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合伙人……“清溪里”的项目,难道是哥哥他们负责的?这个可能性让他原本只是当作普通户外活动的行程,忽然多了一层特别的意味。
------
周六的天气异常闷热,厚重的云层压在城市上空,空气粘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市图书馆气派而现代的大楼前,一群穿着统一校服或清爽便装的高二学生早已在此集合,叽叽喳喳,青春洋溢的气息冲淡了天气带来的压抑感。江韵华和许清瑶几乎同时到达集合点。
“喂,你哥他们工作室负责这个项目?”许清瑶今天扎了个高高的丸子头,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修长的脖颈,一身简单的白色t恤和修身牛仔裤,清爽得像一株带着露水的茉莉。她凑近江韵华,压低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求证的好奇。
“十有八九,”江韵华递给她一瓶拧开了盖子的冰水,额前的碎发被汗微微濡湿,贴着头皮,“明华哥上周跟我提过一次市里的重点旧改项目,位置对得上。我还纳闷他怎么有空给中学生活动开绿灯,原来雪萍姐是林老师啊。”他语气带着点调侃,眼神却不经意地扫过旁边正在和林雪萍低声交谈的带队老师。林雪萍今天穿着一身利落的米色修身七分裤和白色雪纺上衣,干练中不失柔美,正低声核对人数和注意事项。
“哇,那岂不是可以听专业人士详细讲解?”许清瑶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想到什么,微微嘟嘴,“可惜我志不在此,这些钢筋水泥、图纸测绘,想想就觉得头大。”她天生对色彩、线条和光影的流动更敏感。
江韵华低头看着她微微鼓起的脸颊,语气自然地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看你画的那些海报,还有上次给科技社设计的展板,空间感和艺术性都很棒。建筑也离不开审美,只是实现的材料和方式不同而已。说不定你能从空间利用上找到灵感。”他的话没有刻意的吹捧,更像是一种建立在日常观察上的客观陈述。相处日久,他早已习惯并欣赏她那些喷薄而出的创作灵感和偶尔为某个效果较真的小固执。
许清瑶被他这番“非刻意肯定”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扭过头去,假装整理并不存在的背包带子,声音有点闷:“哼,还用你说。”但那微扬的唇角泄露了她真实的情绪。
一辆中型巴士稳稳驶来。林雪萍指挥学生们有序上车。江韵华和许清瑶自然坐在了相邻的位置。
车辆启动,城市的街景在窗外流淌。巴士内部的冷气驱散了车外的燥热。江韵华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掠而过的梧桐树影,心里莫名有些微澜。以往哥哥在他心里,是亲人,是可靠的长辈,是偶尔能分享点生活琐事的朋友。但他很少主动去了解江明华的工作本身,那片由蓝图、结构、混凝土和人文情怀交织的世界,似乎遥远而枯燥。这次,他将以一个“准专业人士”讲解对象的身份去看待哥哥的职业日常,这种视角的转变,让他有些新鲜,也隐隐有些期待看到哥哥工作的模样。
许清瑶则拿出速写本和彩铅,随意地在纸上涂抹着窗外云层的形状,线条干净流畅,很快勾勒出乌云积聚的厚重感和风雨欲来的压迫感。色彩被她暂时搁置一旁,专注于线条的表达。江韵华侧头看了一眼,没出声打扰,只是默默把两人之间座位的空间稍微让开了些,给她更宽松的创作环境。这细微的动作引起了许清瑶的注意,她飞快地瞥了他一眼,没说话,笔下却更流畅了几分,一朵小小的、蜷缩的云朵边缘被她不自觉地修饰得异常温柔。
车程不算远,“清溪里”项目工地的大门很快映入眼帘。高大的蓝色围挡,醒目的安全警示牌,裸露的红砖墙与新砌的混凝土结构交织在一起,大型设备的声音隔着围墙隐隐传来。刚一下车,一股混合着尘土、新旧建材和远处小吃摊烟火气的独特气息便扑面而来。天气更加闷热,大家纷纷拿出遮阳帽或小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