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星光接力(第3页)
朱莉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新的企划案:“明年的‘星光企划’想走出城市,去乡镇学校开公益课堂。”杨晨翻到附录,里面是各地学校的回信——有山区小学说想要吉他,有乡镇中学说需要钢琴,还有特教学校问能不能教孩子们跳舞和打游戏。“她们四个已经报名了,”朱莉指着签名栏,“说要去当第一批志愿者。”
窗外的月光刚好落在企划案上,“公益课堂”四个字闪着柔和的光。杨晨想起刚才在台上,那些曾经怯生生的学员们,此刻正拉着导师的手说笑,眼里的光比聚光灯更亮。他突然明白,所谓的星光接力,从来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无数颗星星在彼此的映照下,越亮越温暖。
手机震了震,是林希发来的合照。四个女孩和学员们挤在舞台上,背景是“星光接力”的灯牌,每个人的脸上都沾着亮片,像落了星星。配文写着:“下一站,去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看见光。”
杨晨把照片设成屏保,抬头时看见天边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而那些关于星光的故事,才刚刚写到序章。毕竟,光只要开始传递,就永远不会熄灭。就像此刻窗外的晨曦,正一点点漫过城市的屋顶,把温暖送到每个等待光亮的角落。
公益课堂的第一站定在黔东南的一个苗寨小学。出发前夜,四个女孩的直播间都挂着“收拾行囊中”的牌子。林希对着镜头打包吉他,琴盒里塞了半盒润喉糖:“听校长说孩子们喜欢唱歌,带点糖润嗓子,唱起来更亮。”镜头扫过她的行李箱,除了换洗衣物,塞满了手写的吉他谱,每一页都标着“简化版”“适合合唱”的字样。
小鱼的直播间里,电子琴被拆成几部分装进泡沫箱。她蹲在地上往琴键缝里塞软布,轻声解释:“山路颠簸,得保护好它们。”旁边堆着捆彩色毛线,“孩子们说想要星星挂饰,编几个挂在琴上,练琴时看着会开心点。”指尖翻飞间,一颗毛线星星渐渐成形,和她当年琴谱上贴的那颗几乎一样。
小乔正对着镜子试穿苗族服饰,银饰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校长发了孩子们跳芦笙舞的视频,”她转了个圈,裙摆上的银片闪着光,“我学了几个基础动作,到时候跟他们一起跳。”行李箱里露出半截红绸带,是她特意准备的,“教他们跳《小星星》时用得上,红绸子挥起来像流星。”
七七的直播画面有点晃,她正趴在电竞椅上往背包里塞充电宝:“带了四台旧手机,装了离线版的小游戏,山里信号不好,也能教他们玩。”镜头突然转向桌角的孙膑手办,“这个也带上,告诉孩子们辅助也能当英雄,就像寨子里的阿婆,总在路口给路人指路。”
杨晨看着四个直播间的画面,突然想起出发前校长发来的照片:土坯房教室的墙上,用红漆画着歪歪扭扭的五线谱;操场边的歪脖子树上,挂着孩子们自制的“话筒”——矿泉水瓶剪开系在绳上;仓库角落里,落灰的旧钢琴腿断了一根,琴键上还留着小脚印。他点开朱莉发来的物资清单,在“钢琴修复工具”后面加了个星号。
进山的路比想象中难走。越野车在盘山路上颠簸,林希的吉他盒在后备箱里撞出闷响,她时不时回头看,像担心孩子摔着的妈妈。小鱼把毛线星星分给大家:“攥着这个,就不觉得晃了。”星星在颠簸中碰出轻响,像串流动的风铃。
小乔扒着车窗往外看,突然指着远处的梯田叫起来:“你们看,像不像钢琴键?”层层叠叠的绿确实像琴键,只是缺了点光亮。七七掏出手机拍照:“等教孩子们打游戏,就说地图里的野区长这样,保证他们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