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双杀(第2页)

随着《童年》和《海阔天空》的持续爆火,“晨哥”这个名字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而是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无论是在学校、公司、商场,还是在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有人在谈论“晨哥”和他的歌。

“哎,你听了晨哥的《海阔天空》了吗?太燃了!我现在每天上班前都要听一遍,不然没动力干活。”

“当然听了!不过我更喜欢《童年》,听着这首歌,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日子,真怀念啊。”

“晨哥到底是谁啊?怎么突然就这么火了?感觉他不像新人啊,这创作水平太高了。”

“管他是谁呢,歌好听就行了!我现在是晨哥的忠实粉丝了,他出的每一首歌我都听。”

“晨哥热”甚至蔓延到了校园。许多大学的校园广播里,《童年》和《海阔天空》成为了点播率最高的歌曲。一些学校的文艺活动,也纷纷邀请“晨哥”去表演,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晨哥”是谁,长什么样子。

杨晨的室友张浩,也因为“认识晨哥”而成为了公司里的“名人”。同事们经常围着他,问东问西,想打探“晨哥”的消息。张浩虽然口风很紧,没透露杨晨的真实身份,但也因此在公司里赚足了眼球。

“浩子,你就透露一点呗,晨哥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很帅?” 一个女同事好奇地问道。

“就是就是,晨哥有没有女朋友啊?” 另一个男同事也跟着起哄。

张浩得意洋洋地挺了挺胸:“无可奉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晨哥是个非常有才华、非常低调的人。”

看着张浩那副得意的样子,杨晨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然而,就在“晨哥热”持续升温的时候,一些老牌歌手和唱片公司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小子到底什么来头?怎么突然就这么火了?” 一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手,看着自己新歌惨淡的销量,忍不住抱怨道。

“是啊,我们公司投了那么多钱捧新人,结果都比不上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晨哥’。” 一位唱片公司的高管也皱着眉头,“不行,我们得想想办法,不能让他这么一直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