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散文

《大约在冬季》的温暖余韵尚未散去,杨晨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文学领域。在音乐和网络小说领域取得成功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传统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他想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散文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意境,足以在这个散文创作相对贫瘠的蓝星掀起波澜。 杨晨选择在一个周末的夜晚,坐在新工作室的窗前,开始着手准备《荷塘月色》的发布。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窗内是柔和的台灯灯光。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熟悉的文字跃然屏上: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重新“创作”这篇散文,杨晨的心情格外平静。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夏夜,跟着朱自清的脚步,漫步在清华园的荷塘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画面感和意境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到这里,杨晨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停下笔,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着文字中的美感。他知道,这样的文字,在蓝星的散文创作中,是多么的稀缺和珍贵。

《荷塘月色》很快就“创作”完成了。杨晨通读了一遍,感觉非常满意。他没有急着发布,而是先将文章发给了林薇,请她帮忙看看。

林薇很快就回复了信息,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晨哥,这篇散文太美了!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荷塘,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得到林薇的肯定,杨晨更加有信心了。他决定,将《荷塘月色》同时发布在龙文书城的散文板块和投稿给《龙国文艺》杂志。他希望,这篇散文能同时在网络和传统文学领域引起关注。

《荷塘月色》在龙文书城发布后,并没有像《俗人回档》那样迅速爆红。散文板块本身就是小众领域,关注的人不多。最初的几天,文章的阅读量和评论数都很少。

“文笔不错,意境很美,但是感觉有点太‘文绉绉’了,不太好懂。”

“写的是荷花吗?感觉描写得太细腻了,有点像画工笔画。”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但是这种风格的散文,现在好像不太流行了。”

评论区的留言大多是中性的,有欣赏文笔的,也有觉得不太接地气的。杨晨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这样的经典散文,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来发现。

与此同时,《龙国文艺》杂志的编辑也收到了杨晨的投稿。《龙国文艺》是龙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之一,以刊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闻名。编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投稿,杨晨的《荷塘月色》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他们的注意。

直到一周后,一位资深编辑在整理投稿时,无意中看到了《荷塘月色》。当他看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时,就被吸引住了。他一口气读完了整篇文章,久久不能平静。

“太美了!简直是太美了!”编辑忍不住赞叹道,“很久没有读到这么有韵味的散文了。这文笔,这意境,简直可以和那些名家大师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