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产业

“还思考什么?”一位制片人苦笑道,“人家这是降维打击!我们还在研究怎么讨好观众,人家已经拿出了超越时代的作品。我昨天把公司正在筹备的几个项目全毙了,全是些跟风的流量剧本,现在看来,全是垃圾!”

研讨会从下午开到晚上,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反思氛围。曾经固步自封的电影人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危机——不是来自同行的竞争,而是来自一个“跨界者”带来的审美降维。

与此同时,关于《疯狂的石头》和晨哥的讨论,也从网络蔓延到了主流媒体。

《龙国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从<疯狂的石头>看电影创作的初心》,指出:“当资本一味追逐流量和ip时,晨哥用一部小成本喜剧提醒我们:电影的本质,是讲好一个故事,是刻画真实的人性。《疯狂的石头》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对电影创作规律的回归。”

《影视圈》杂志专访了导演王磊,标题是《王磊:晨哥教会我的事》。王磊在采访中,毫不吝啬对杨晨的赞美:“晨哥不仅是个文学奇才,更是个电影奇才。他对镜头语言的理解,对人物塑造的把控,对喜剧节奏的拿捏,都让我受益匪浅。拍摄现场,他总能提出一些‘神来之笔’的建议,那些细节,我敢说,整个蓝星电影圈,没人能想到。”

当被问及杨晨是否会继续涉足电影领域时,王磊神秘地笑了笑:“晨哥的野心,可不止于拍一部电影。”

王磊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

一周后,杨晨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动态,附带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晨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招牌,开始,做点不一样的。”

晨光文化的成立,像一颗投入湖心的巨石,再次在业界引起震动。

“晨哥这是要正式进军电影产业了?”

“注册资本金千万,看来野心不小啊!”

“期待晨光文化接下来的作品,希望能继续带来惊喜!”

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晨光文化的下一步动作。有人认为杨晨可能会趁热打铁,拍摄《疯狂的石头》续集;有人觉得他会转向文艺片,证明自己的多元化能力;还有人猜测他会挖掘新人,培养属于自己的电影团队。

然而,杨晨接下来的动作,却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

他没有立刻宣布新的电影项目,而是做了两件事:

第一,晨光文化宣布设立“晨光剧本基金”,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剧本,尤其是现实题材和创新类型的剧本,最高奖金达到百万。杨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始终相信,剧本是电影的灵魂。晨光文化愿意做挖掘灵魂的人。”

第二,他签下了导演王磊,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给予了王磊“晨光文化首席导演”的职位,并承诺为他的下一部作品提供无限的创作自由和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签约仪式上,王磊拿着合同,激动地说:“晨哥给了我一个做梦的机会。在晨光文化,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信任。”

杨晨则站在一旁,微笑着说:“王导是个有才华的导演,晨光文化的宗旨,就是给有才华的人提供舞台。至于我个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媒体,“我会继续做我的‘剧本顾问’,偶尔也会客串个‘投资人’。但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能做一个观察者,看看在我们的努力下,蓝星的电影,能走到哪一步。”

没有人知道,杨晨的“观察者”身份下,藏着怎样庞大的计划。但所有人都明白,随着晨光文化的成立,随着《疯狂的石头》带来的反思与震动,蓝星的电影产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而杨晨,这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文化摆渡人”,正以他独特的方式,推动着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他知道,《疯狂的石头》只是一块敲门砖,他要做的,是用无数块这样的“石头”,砸开蓝星电影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新格局。晨光文化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照亮了墙上挂着的《疯狂的石头》海报,也照亮了桌上摊开的新项目策划书——那上面,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