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滋卡兹 作品

第177章 北魏建立人——拓跋珪(2)

“二十九岁,北魏与后秦交战。柴壁一战,拓跋珪将后秦三万人马生吞活剥。

直接让后秦国主对着汾河大哭。

战后更是彻底走向不理人间事物,只管吃斋念佛。

但在一统北方后,一个明显的问题出现在拓跋珪面前。

那就是如何“融入华夏”。

否则,北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毕竟,那一个又一个消失于中原大地上的游牧民族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拓跋珪选择在山西修建首都,平城。

他也非常重视礼教文化。

一方面,搜索天下图书,力图打造天下文化中心;建立太学,为北巍建立正统的文教系统。

另一方面,拓跋珪平等对待胡人和汉人。

礼贤下士。

并且对游牧民族沿用几百年的‘部落制’重拳出击。

以‘离散诸部’制度,强硬、无情地让诸部民众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你说这,跟刘必烈似的。

上岸先斩自己的亲兄弟们。

毕竟都上岸,进驻中原了,谁还想要家里的那些穷亲戚们啊!

上岸第一剑,先斩穷亲戚。

打自己人哪有别人顺手,游牧民族对付游牧民族,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拓跋珪也成为第一个在中原站稳脚跟的异族。”

“咳咳!”

不少皇帝们都被呛住了。

可?

刘必烈是谁?

历史中没这号人物啊!

朱棣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历史上的人名,刘必烈,忽必烈。

等等,难不成真的是忽必烈吗?

不过游牧民族对付游牧民族,不错啊!

跟他下死手一样。

“但我们大家都知道。

帝王完美的很少。

尤其像拓跋珪这般幼年经历如此复杂的人。

幼年时期的经历,总是会在你不经意间暴露出来。

而拓跋珪的征战就是建立在极度野蛮,甚至残酷无情的手段上的。

比如,参合陂一战。

面对五万多投降的敌军,拓跋珪毫无怜悯,就地活埋。

柴壁之战,帝王高级将领万念俱灰,投河自尽,拓跋珪却命人把浮肿的尸体全捞上来,只为了威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