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灵光种华阳 作品

第654章 因果之秤

江南古刹,钟声悠扬。雨后初晴,寺院内的青石板路还泛着水光,倒映着飞檐翘角和一碧如洗的天空。

顾十七与独孤伽罗漫步在寺内廊道间,方才茶馆中的激烈辩论似乎还在空气中留有余韵。两人行至放生池旁,看池中龟鱼悠然,荷叶上水珠滚动。

独孤伽罗忽然侧首问道:“顾公子,你既深通佛理,那我问你个难题。假如说有这么一个人,他遇见和尚就上去揍和尚。请问和尚要怎么普度他?”

顾十七闻言轻笑,却不直接回答,而是指向池中一尾红鲤:“姑娘看这鱼儿,若它总是撞那池中假山,疼不疼?”

“自然疼的。”

“那它为何还要撞?”

独孤伽罗蹙眉:“或许是看不见那假山,或许是方向感差,又或许...”她忽然停住,明白了顾十七的比喻。

顾十七颔首:“那人见僧便打,亦是如此。不是和尚该被打,而是那人心中有我们看不见的‘假山’,使他痛苦不堪,却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向外发泄。”

二人踱步至一棵古槐树下,树荫婆娑,筛落点点光斑。

“佛陀时代,曾有一人名叫央掘摩罗,”顾十七娓娓道来,“他受邪师蛊惑,发誓要杀满千人,取指作串,以求功德。已杀九百九十九人时,欲杀其母凑数。佛陀此时现身,央掘摩罗见状便转而欲杀佛陀。”

独孤伽罗听得入神:“结果如何?”

“央掘摩罗追刺佛陀,然而不论他如何奔跑,总是追不上缓步前行的佛陀。最终力竭倒地,问佛陀:‘你为何能走得如此快?’佛陀答曰:‘我常慈心护念众生,故身心轻安,行走自如。你怀恶心,杀气沉重,故步履维艰。’”

一阵微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

独孤伽罗思索片刻:“所以佛陀是以神通降服了他?”

顾十七摇头:“非也。佛陀是以慈悲心待他,先以神通使其止杀,再以智慧度化。央掘摩罗最终皈依佛门,证得阿罗汉果,成为十大弟子之一,以慈悲心着称。”

他继续道:“回到姑娘的问题。若有人见僧便打,和尚首要是避其锋芒,不与之正面冲突。这不是出于畏惧,而是慈悲。因为暴力相向,只会增加对方的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