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知行合一
那我问你,佛教既然那么大慈大悲,你为什么不能去工厂里替工人把工作做了?为什么不能帮农民把地种了?为什么实际的善举劳动你不去干?成天在这儿耍嘴皮子。
独孤伽罗的问题如当头棒喝,在寂静的寺院中回荡。她的目光锐利如刀,直指核心——理论的慈悲与实际的行动之间的鸿沟。
顾十七没有立即回答。他缓缓起身,示意独孤伽罗跟随他。两人穿过大殿,走向寺院后方。
月光下,一片菜园映入眼帘,几个僧人正在挑水施肥,汗珠在月光下闪烁。更远处,有僧人在劈柴,有在修缮屋顶,有在抄经印刷。
“姑娘以为我们终日只知打坐诵经吗?”顾十七轻声问道,拿起墙边一把锄头,熟练地开始松土。
独孤伽罗略显诧异,但仍不示弱:“这不过是寺院内的小打小闹。我说的是真正的劳动,是那些在工厂流水线上日夜操劳的工人,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顾十七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汗水已浸湿他的僧袍:“姑娘可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什么意思?”
“这是百丈禅师的训诫。”顾十七一边劳作一边解释,“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百丈清规》,要求禅宗僧人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从此,农禅并重成为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他指向远处几个正在挑粪浇菜的老僧:“看那位明净师叔,出家前是大学教授,如今年近七旬,仍每日下地劳作。那边心慧师姊,本是城市白领,现负责寺里的厨房,每日凌晨三点起床为大众准备斋饭。”
独孤伽罗沉默了片刻,但仍坚持:“但这仍然是在寺院内部的自给自足!对社会大众有何实际帮助?”
顾十七放下锄头,直起身来:“姑娘请随我来。”
他引领独孤伽罗走出寺院侧门,来到后山一处平房。已是深夜,但这里依然灯火通明。
透过窗户,可见里面有许多孩子正在读书学习,几个僧人模样的在辅导他们功课。
“这是寺里办的夜校,”顾十七解释,“附近农民工子弟白天上学,晚上来这里免费补习。寺里还提供免费斋饭。”
再往前走,是一排整洁的房舍,隐约能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
“这是寺里的手工业作坊,”顾十七说,“我们聘请下岗工人教授信众编织、木工等技能,产品售出后的利润用于慈善事业。”
独孤伽罗的表情逐渐由质疑转为惊讶。
顾十七继续说道:“我年轻时也曾有姑娘这样的疑问。后来师父让我去建筑工地体验生活。我在工地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三个月,白天搬砖挑水泥,晚上给他们讲佛法、教识字。”
“然后呢?”独孤伽罗忍不住问。
“然后我明白了,佛法不在高山之巅,而在尘世之间。”顾十七目光深远,“真正的慈悲不是代替他人劳动,而是帮助他人获得劳动的能力和尊严;不是施舍一顿饭,而是教会种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