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使 作品
第92章 表明身份(第2页)
然而,他绝非那种迂腐的圣母形象。在特殊时期,当需要果断决策、心狠手辣时,他也能够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例如,在任京兆尹时,面对上千名可能带来后患的闲子时,他果断地将其一网打尽,以绝后患,展现出了他果敢决绝的一面。
在平定阡能之乱的过程中,他又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智慧和胸怀。在那个普遍杀良冒功的乱世,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
他只诛杀了几个首恶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将所有被裹挟叛乱的贼军全部释放,甚至连战斗中的流血事件都很少发生,就如此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叛乱。这种行为无疑彰显了他的仁厚之名,令人钦佩不已。
后面的韩秀昇和屈从行叛乱也是如此,他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叛乱。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本来以他的卓越才能,那个只会钉人的草包陈敬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战胜他。但命运却偏偏如此捉弄人,这一切竟然真的发生了。
更让人惋惜的是,就连他的死亡也被描述得如此简略。陈敬瑄调集了维(今四川理县)、茂(今四川茂县)二州的羌族部落,对毫无防备的高仁厚发动了偷袭。最终,高仁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惨遭斩首,命丧黄泉。
李倚不禁猜测,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能是高仁厚太过信任朝廷,对陈敬瑄更是深信不疑。
毕竟,他之所以能够担任东川节度使一职,完全是因为陈敬瑄的推荐。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信任,使得他对陈敬瑄毫无戒心,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每当读到此处,李倚都会深感叹息。高仁厚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本应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却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命丧敌手,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他曾经无数次地幻想过,如果高仁厚没有死去,那么凭借他的才能和能力,必定会受到昭宗的信任和重用。有了高仁厚这样的得力助手,大唐是否还能够有一线生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