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使 作品

三百一十七章 妥协(第2页)

杨复恭手握神策军,若被彻底激怒,后果不堪设想!自己根基尚浅,杜、孔二位相公对此议也明显疑虑重重,难以获得有力支持。此刻硬撼,绝非明智之举。

必须妥协!用这条注定无法通过的奏请,换取杨复恭对前两条旨意的彻底“认可”,堵住他日后在薛知筹、高仁厚之事上借“细勘”之名大做文章的后路!

沉吟片刻后,李晔已有了决断。

他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凝重”与“犹豫”,目光扫过暴怒的杨复恭,最终落在杜让能身上,带着征询:

“杨卿之言…亦不无道理。李茂贞罪孽深重,朝野共愤。睦王此议…确是惊世骇俗。杜卿,卿以为如何?”

杜让能何等老练,已从天子的语气中捕捉到了那份“犹豫”。他虽不知李倚真实意图,但也明白此刻不宜再激化矛盾。他缓缓出列,声音沉稳:

“圣上,杨公所虑社稷安危,臣深以为然。李茂贞乃叛逆元凶,赦其死罪已属法外开恩。若骤授节钺,委以方面之任,恐天下汹汹,谓朝廷赏罚不明,更恐其旧部借机生事,再生祸端。

臣以为…此议,确需从长计议。” 他巧妙地用了“从长计议”,既否定了立即任命,又未彻底堵死,给天子留了余地。

孔纬也出列道:“臣附议杜相。李茂贞复起,于情于理于法,皆难服众。睦王或是一片为国之心,然此议风险过大,恐非善策。” 他也选择了务实。

李晔心中一定,有了杜、孔的“不支持”,他顺水推舟便名正言顺。他看向杨复恭,脸上带着一种“从善如流”的诚恳:

“杜卿、孔卿老成谋国之言,深合朕心。杨卿忧国之情,朕亦感念。睦王此奏…确有不妥之处。李茂贞罪大恶极,岂能复掌节钺?此议,驳了!”

“圣上圣明!”杨复恭紧绷的脸色瞬间缓和了大半,甚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色。

他立刻躬身,声音恢复了那种谦恭:“圣上明察秋毫,洞察奸宄,实乃社稷之福!”

他身后的党羽也齐声颂圣。

李晔话锋一转,安抚道:

“杨卿先前所虑甚是。只不过武定军帅位不可久悬!朕看神策军都将杨守忠,忠勤勇毅,堪当大任!就由杨守忠出任武定节度使!坐镇洋州,既安地方,亦固京畿门户。杨卿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