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裂隙回响(第2页)
生物学家林霁的深海摄像机捕捉到诡异画面:管状蠕虫群集体转向,将虹吸口对准裂缝深处。当她用镭射标记追踪时,热液虾的复眼突然折射出人类视网膜才具备的视锥细胞结构。"这些生物在模仿我们的视觉系统,"她将显微图像放大至细胞层级,"它们的共生菌含有与人类基因组17%同源的dnA片段。"
声学工程师顾沉正在分析水听器捕获的17hz低频脉冲。声纹图谱突然扭曲成曼德尔布罗特分形,每个迭代周期都精准对应着四人的心跳频率。"声源在利用我们的生物电波重塑信号,"他调出二战潜艇的声呐档案对比,"这个频率特征,与1945年uss灰鲸号失踪前的最后信号完全一致。"
机械师陆遥发现耐压壳的钛合金焊缝渗出黑色油状物。质谱仪检测出C15h10o4分子结构——这是他们三天前在母舰咖啡厅喝过的云南小粒咖啡代谢产物。"物质在逆向重构我们的生物痕迹,"他擦拭额头的冷汗,"裂缝深处有东西在学习人类。"
当深潜器下潜至10,172米时,所有仪器突然陷入17秒静默。恢复供电后,热成像仪捕捉到裂缝深处有巨型阴影蠕动,其表面温度分布竟与人类大脑皮层褶皱完美契合。林霁的呼吸骤然急促——那些管状蠕虫正用虹吸口在岩壁上拼出西夏文"渊"字,每个笔画都由发光的古菌群落构成。
"启动紧急上浮程序!"白砚刚要拍下红色按钮,裂缝突然喷出带着血腥味的黑色热液。舷窗外,数十万只钩虾组成的人形轮廓正用手指关节敲击观察窗,节律与顾沉三小时前在舱内哼唱的肖邦葬礼进行曲完全一致。
母舰指挥室的监控屏幕突然雪花闪动,生物传感器传回最后数据:四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在0.618秒内归零,脑电波却呈现出深海管虫特有的β波震荡。当救援队找到空舱时,操作台上留着用咖啡渍绘制的三星堆纵目面具,眼角滴落着与热液虾血液相同的铜蛋白化合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深渊101"的机械臂残骸卡在热泉喷口,断裂处析出玻璃质结晶。地质学家白砚用离子探针检测,发现裂缝边缘的硅酸盐含量正以每分钟0.618%的速率递增。"这些不是自然形成的二氧化硅,"他调出电子背散射衍射图谱,"晶体生长方向呈现智能设计特征,类似古罗马混凝土的纳米结构。" 生物学家林霁的dnA测序仪突然报警,管状蠕虫的共生菌基因组里涌现出Crispr编辑痕迹。当她放大碱基序列时,荧光标记突然在显微镜下组成玛雅历法的卓尔金历周期数。"这些古菌正在改写自身基因,"林霁的声音发颤,"它们携带的Cas9酶含有二战时期美军舰艇编号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