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真有本事(第2页)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两百多万人口需要粮食供应,少了粮店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然而,粮店自古以来就不太靠谱,丰收时低价收购,灾年高价出售,从中赚取差价是常见的事情。
或许这次又是粮店在捣鬼,如果是这样,那他们真是自寻死路,完全不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他刚停好车,许母就赶紧跑进粮店。
这是一家老字号,口碑不错,门店古朴,大门是用木板拼成的,此时已有很多人在购买粮食。
这很不正常,通常买粮的高峰是在三号发工资的时候,现在都已经十几号了。
“曾老板,我预定的二百斤白面还在吗?我儿子办酒席要用,可不能少了。”
许母已经付过钱了,只是当时一个人拿不走。
“大姐,您的粮食我给您留着呢。
幸好您来得早,现在每斤涨了两毛,剩下的余粮也不多了。”
“又涨价了!赶紧把白面拿出来,我弟弟来了,让他帮忙搬。”许母对李国庆说道,同时指向刚下车进门的李国庆。
李国庆立刻说:“给我也来五十斤白面,按原价!”他上来就要强买,突然想到,既然现在有一千多家私人粮店,年底怎么还会发行粮票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私人粮店会被取缔,方法也很简单——公私合营。
而公私合营由谁管理?当然是街道办事处。
再想想自己是谁?前门街道的八级干事,即便没有正式编制,也能给这些粮店老板带来麻烦。
“年轻人,五十斤白面可以给你,但不能按原价,一毛九怎么样?”曾老板感觉对方气势汹汹,心里有些发虚,宁愿少赚五毛也不想惹事。
许母震惊地看着李国庆,这家伙还是老样子,到哪儿都想着占便宜。
没想到李国庆却摇摇头,“老板,借一步说话。”说着便走进旁边的过道,在许母看不到的地方,拿出街道干事的工作手册。
“一毛七卖不卖?别为了这一块钱赔上你的店。”李国庆不过是开个玩笑,虽然他不是这里的街道工作人员,但如果想对付这家粮店,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谁让商人虽然赚钱多,但也逐渐成为弱势群体了呢。
曾老板愣住了,不知是否该给这个街道干事面子。
谁知李国庆又掏出另一个本子。
李国庆拿出前门街道颁发的荣誉证书,轻声说道:“我最近捉了个敌特分子,只收了一毛七,请问可以赊账吗?下个月领了工资我就来结清。
我的身份,需要保密。”
“当然可以,没问题。”曾老板一脸震惊,立刻吩咐道:“王二,快搬五十斤上好的白面过来。”
“来了!”伙计虽然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但还是迅速去取面粉。
李国庆又补充道:“曾老板,下月三号发工资后我会来结账。”
“别急,晚点也可以,价格按你说的算。”
曾老板表面上笑容可掬,心里却满是无奈:我家祖传的粮店,就因为两分钱的差价,你居然让我沾上敌特的嫌疑,这未免太不讲道理了。
“李国庆,你是怎么让曾老板同意赊账的?”
许母难以置信,这曾记粮店的老板一向口碑不错,可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