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出了名(第2页)

“路上慢点。”

花姐和其他女工挥手告别,今天算是过足了眼瘾。

“行啦!”

李国庆这才真的走了,口袋里揣着设计图纸,想着或许能派上用场。

……

在红星小学,阎埠贵拿着课本回办公室,上午没课,休息一会儿就能去吃午饭了。

这是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面有不少老师。

快到中午,没课的都在闲聊。

忽然,一位女老师说道:“《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写得太好了,尤其是应景。

我是教语文的,去过北海公园那么多次,却写不出来这样的歌词。”

旁边有老师回应道:“可不是嘛,前几天儿童节,有九个班的大合唱选了这首歌,还有两首独唱。

咱们京城所有小学和幼儿园,这首歌都传开了。”

“话说,那个作词作曲的李国庆到底是谁呀?这首歌既赚了钱又得了名。”

“不清楚,这个名字很有趣,李国庆,听起来像是‘国庆而治’,表面看似无用,其实很有才华。”

阎埠贵愣了一下,急忙问:“杨老师,你们说的李国庆,是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词曲作者?”

“对呀!歌单上写着的,不信你瞧。”

这位老师立刻递过歌单。

阎埠贵一看,确实是李国庆的作品,不由得惊讶道:“这不会是同名同姓吧?这么巧的事不可能发生吧!”

“阎老师,听您说话的语气,您认识李国庆?”

几位老师眼睛发亮,要是能找到这个人就好了,毕竟现在的李国庆可是非常有名的作曲家。

“我住的那个院子里确实有个叫李国庆的人,不过他这样子,似乎不太像是能写出歌来的那种人啊。”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这怎么可能呢?天下不会只让一个人赚尽所有钱吧!

“哪里不像了?阎老师,您院里的李国庆平时都在做什么工作呢?”

几个老师追问道,说不定真是他本人。

“这个嘛……其实他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

身为语文老师的阎埠贵一向口才不错,但现在却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李国庆那复杂且极不正当的经历。

以后在校园里,同事会不会误会他也做了坏事?

好一会儿,阎埠贵才找个借口离开,今晚回去一定要找李国庆好好问清楚,这事可不小。

……

李国庆来到车间后,把设计好的多功能削皮刀图纸交给了易中海,还招呼了几位工人帮忙。

比起之前的削笔刀和剃须刀,这款削皮刀感觉用途不大,看看上级要不要采用,反正这是献给集体的。

至于打谷机的设计,就不必制作了,太麻烦。

而且厂里目前缺少材料,索性下午交给杨厂长,一起上报,由上面决定如何处理。

“哥,刚才师父她们找你谈什么了?”

秦淮茹终于有机会询问具体情况。

“没什么大事,就是些小事情。”

李国庆转移话题,转而问起了媳妇的工作情况。

“李哥儿!”

陈碧华过来打招呼了。

“碧华,你在车间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贾东旭一直没太明白。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帮忙清点零件。”陈碧华回答得很轻描淡写。

其实她从上班开始就在不停地数东西,一天下来脑袋都晕乎乎的。

“这样挺好,认真工作很值得称赞。”两人正在交谈时,周围的工友们悄悄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