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收入决定地位(第3页)

大妈们纷纷摇头感慨,建国都四年了,院里怎么会出了这样的人物。

贾东旭凑过去听得心痒痒,忙问:“李国庆写的什么歌啊,怎么这么赚钱?”

他自己搞发明已经够头疼的了,脑袋里一团乱麻,觉得这方面完全学不会,但写歌应该没问题吧。

回想读书时,老师还夸过他,说他唱歌有天赋,听过都想哭。

“这个得去问问三大爷,我也是听到了一点,具体记不清了。”

三大妈话音未落,就看见当家的来了。

贾东旭赶紧问:“三大爷,李国庆写的什么歌啊?”

“他写了北海公园里的景色,就是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现在京城的小学和幼儿园都在唱这首歌。”

“这就是命啊,李国庆脑子灵光,随便做点事都能赚钱。”

阎埠贵手里提着一桶土,是从城外挖来的肥沃泥土,还要去后院给盆栽添点新土。

“就是那首歌啊,我家丫丫昨天还在唱呢。”

“这是李国庆写的?他还有这样的本事,不过也难怪,他妈妈应该是大户人家出身,从小就教得好吧!”

大妈们又一次感叹,院里真出了个大才子,以后出去聊天也有话题了。

贾东旭近来不是钓鱼就是忙家务,原计划学习放电影的,但许大茂给了他一本书让他研究,所以一直没接触音乐。

这让他和社会有些脱节。

“三大爷,您有歌词本吗?我想看看。”

阎埠贵一听便问:“东旭,你也想研究写歌?”

贾东旭犹豫地说:“是有个想法,三大爷。

您想想,一首歌值一百五,顶我家碧华半年工资呢。

要是我能写歌,日子不就宽裕了吗?”

“挺好!”

阎埠贵也不愿打击他,毕竟以贾东旭的能力,别说作词,连旋律都难,而李国庆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我这儿有一份歌单,只要一分钱,是学校的,回头还得补上。”

阎埠贵心直口快,连李国庆那里都想占便宜,更别说贾东旭了,害得他少钓了多少鱼,总得讨回来。

“还要收费?”

贾东旭有点抠门:“三大爷,我没钱,能先欠着吗?等我写歌卖钱后,再给您。”

“想得美,给就给一分钱,不给算了。”

阎埠贵都不好意思指责,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院里真是出了个奇才。

众大妈也在议论,她们瞧不起贾东旭,一个大男人不挣钱也就算了,但他啥活都能干,却总想着享福,实在不像话。

“唉,我回去问妈妈要,她正午休呢。”

贾东旭顶不住了,转身时微微抬头,这样眼泪就不会掉下来,全挂在脸上。

“唉,贾家这是怎么了,张氏这个时候还在睡懒觉,东旭也整天待在家里,让陈碧华去替班吧。”

“是啊,要不是陈碧华怀孕了,说不定早就和贾东旭离婚了,一个人还能活得轻松些。”

如今城里的家庭地位全凭收入决定。

而农村则体现在男人能否扛起重担,像挑两箩筐、七十斤玉米这种活,一般女人是挑不动的。

没了男人,农活确实难以继续。

到了公社时期,男性通常都是全劳动力,是主要的干活力量。

可一旦失去主力地位,生活就别想好过,饿着肚子连爱情都谈不上,更别说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