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灵感(第2页)
“不清楚,交上去的不止一样东西。
东旭,你不是在跟大茂学放电影吗?他的书看完了吗?”
李国庆觉得贾东旭有点三心二意,一心想着赚钱,这样不好,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看过了,没完全看懂。
你的歌词我能理解。”
贾东旭忽然对放电影失去了兴趣,那赚不了多少钱,不如写歌,空闲时还可以搞搞发明,跟着李国庆学也不错。
李国庆心里暗想,你这能看明白才怪呢。
不过他也懒得打击东旭兄弟,毕竟人都需要点兴趣爱好,不然跟咸鱼有什么两样。
回到家后,他忽然来了兴致,想到自己的身份,自己可是**啊。
瞬间灵感迸发,文思泉涌,很快就写出了那首《我们是**》。
这首歌将是未来少先队员的队歌,说不定以后小学生唱起它,就会记住李国庆的名字。
开头是划船不用桨,接着是等待接班,这不是人生导师是什么?
“姐夫,你又在写歌啦?”
小京茹不识字,趴在旁边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只是觉得姐夫很厉害。
“孺子可教也!写歌对我来说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这首歌的歌词虽然不多,但报酬肯定不会少,这笔账他已经算得很清楚了。
天色已晚,他想着媳妇该回家做饭了,没想到却先等来了许大茂。
“李国庆,你又获奖啦!”
许大茂笑容满面地走进来,也是有备而来的。
“我听说了,具体奖金多少?你作为宣传科的人应该知道吧,给我说说。”
李国庆把歌单折好放进口袋,准备第二天送到前门街道,让主任帮忙宣传。
他特意创作儿歌是有目的的,以后那些孩子都唱着他写的歌长大,总不能到时候跑到他这儿来找麻烦,直接用一首歌就能把他们打发走。
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小学生的。
许大茂兴奋地说道:“冶金部给了两百块外加一辆自行车,农业部也有一百块,还配了一个助理技术员的岗位,相当于十六级岗,每月工资三十七元。”
“不过你要是不上班,我们可以特殊照顾你,每月给你十二块津贴,每个月三号你自己去农业大楼领取。”
许大茂毫不掩饰自己的艳羡之情,后院住的都是邻居,院里的年轻人大多在进步,而他却觉得自己落后太多了。
但转念一想,至少比贾东旭强,心里便觉得平衡了些。
这院子里总不能亏待了东旭兄弟。
建国才四年,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他还年轻,可以再等等。
“这奖励太丰厚了!”李国庆之前就觉得打谷机很有价值,没想到上面如此重视,仔细想想也是,到九十年代,“农业大国”这四个字都会写进课本。
国家更重视农业,而打谷机无疑是农业的重要工具,尤其它不用消耗能源,用骨油就能运转。
“李国庆,你真是太好了,能不能商量件事?厂里奖励的那辆自行车,能不能转让给我?价格便宜点,零头抹掉就行。”许大茂显然想占点便宜。
“大茂,这可不行,你秦姐不久后要生孩子了,产假只有两个月,她中午还得回来给孩子 ** ,有辆自行车方便些,所以我不能卖。”
李国庆突然想到这件事,现在没有奶粉,只能用“麦芽糊精”,是从玉米、大米、小麦或木薯中提取的淀粉替代品。
即使有钱,也只能买“糕干粉”,是米粉、面粉加少量奶粉混合而成的,严格来说不算奶粉。
糕干粉在大城市才有卖的,一袋装的,价格分两种,分别是3块和7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