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都是好事(第2页)
第二天清晨,院子里的人都去上班后,陈大嫂早早来到中院,带着针线盒找人聊天。
过了一会儿,她又叫出一大妈,而孙二娘、蒋大妈等人则是自行前来。
只有贾张氏仍在睡觉,不过她的出席与否并不重要。
陈大嫂见人到齐了,便随意说道:"我母亲年纪大了,家里的两个哥哥对她不太好,我想把她接来城里养老,但不知该如何向老曾开口。"
这句话并非李国庆所教,而是陈大嫂的即兴发挥,却恰好抓住了重点,引出了养老的话题。
"唉!都说养儿防老,可儿子不一定可靠,很多时候还是要靠做女儿的承担。"
孙二娘心中感慨万千,但她的父亲已离世,不久前刚过了周年祭。
"确实如此,嫁了人后,每逢佳节,我们都没回娘家送东西,反而总被埋怨。"
蒋大妈附和道:"如今当女儿真不容易啊。"
"都聊开了。"
贾东旭手里端着盆从屋内走出,随意地在水槽边洗了把脸,把盆放在一边,等会儿他自己会去收拾。
"贾张氏,我们正聊着赡养老人的事儿呢,陈大嫂想把婆婆接过来,有点为难。"
"贾张氏,您母亲还健在吗?"
几位大妈纷纷让位,让贾张氏加入她们的谈话圈子,人多更热闹。
这时,后院的二大妈和前院的三大妈、王大婶等人也闻讯赶来。
贾东旭提着桶掀开门帘出来,看到众人谈笑风生,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心想要是李国庆在,肯定能加入他们,可惜自己没人带入门。
陈大嫂忽然话题一转,说道:"我们院子里还算好,建国前日子艰难,老人都不在了,只剩一位独居的老太太,无儿无女,十分孤单。"
"是啊,老太太腿脚不便,出门次数不多。"
二大妈接过话茬,显得从容不迫。
她有三个儿子,将来不愁养老问题,丈夫更倾向于长子光齐,打算让他留在身边。
"要不现在就把老太太请出来聊聊,大白天也没什么事。"
陈大嫂提议后,立刻有人响应,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我去接老太太。"
一大妈随即起身,由于年轻时未能生育,她过去很少参与院里的聊天,平日闷了就去找老太太说话,两人关系最亲密。
"那就这么办,我们等老太太来。"
陈大嫂答应了一声,没离开,要接着谈养老的事。
一大妈走后,她又说道:“翠云确实不容易,没给老易留下儿女,以后养老成了难题。”
这是个现实问题,大家心里都清楚。
虽然没明说,但院里人都知道这个情况。
“一大爷收入不错,可惜了。
但他经常关照老太太,送粮过去,我见过好几次。”
“翠云也常送东西,还帮忙洗衣裳。”
几个大妈都敬佩一大妈,认为她孝顺又善良,不多嘴闲话。
陈大嫂忽然提议:“我觉得不如让老太太跟翠云一起住吧,她家还有空房间,也方便些。”
“咱们院子一向尊重长辈,连李国庆那样的人都没亏待过老太太。”
“太太给的随礼,他还转成白面送回去呢。”
三大妈附和道:“这事我可以作证,确实送回去了。
李国庆别的不行,这一点没问题。”
贾张氏也说:“李国庆不错,还劝东旭孝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