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还有我呢(第3页)
李国庆盘算着晚上吃鱼,顺便展示一下自己的钓鱼本领。
"以前是地主家的,现在归村集体所有。
要是你想钓鱼,我去拿鱼竿给你。"
秦光友年纪不大,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
"行,那就拿两根鱼竿来。"
话音未落,就听见有村民在喊他。
小路两旁是金黄色的麦田,村民们正在将割下的麦子捆好,用木棒挑回家。
这样的场景让他感到十分惬意,乡村的生活确实令人向往。
他很想把这些景象画下来,可惜自己没有这个本事,只能期待以后能学会。
"哥,那边和那边都是我家的地。
听我妈说,以前都是地主家的。"
秦淮茹回想起去年自己还在地里割麦子,今年成了厂里的工人,感觉特别自豪。
"嗯,我们村有谷堆吗?"
李国庆从农业大楼出来后,脑海中浮现出两首适合的歌曲。
一首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词优美,像散文一样,到了九十年代依然流行于乡村小学。
另一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很有影响力,能让后代受益。
这两首歌都很棒,他打算交给农业部门,趁着这次下乡的机会,把创作灵感都整理出来。
"有啊,我家旁边的竹林里就有个谷堆,做饭时顺手扯一把,有谷草 ** 很方便。"
麦秆不耐雨水,得存放在柴房里。
秦淮茹谈起村里的事情总是头头是道。"嗯,等下你再给我讲讲农村的事。"李国庆两辈子都住在城里,对乡村生活不太熟悉,但这不是问题,有媳妇在呢。"好啊!"秦淮茹听到男人不排斥农村生活,心里很高兴。
没多久,他们到了老秦家,看热闹的人都散了,秦家的几位妇女去厨房做饭。
李国庆在院子里休息,今天天气太热,钓鱼只能等到傍晚。"二叔,家里还有多少农活?"他闻到了老秦家的主力劳动力——老丈人三兄弟中命运最坎坷的老二的气息,学什么不好,偏偏学会了耕田,这岂不是注定要和农田打一辈子交道?牛耕田辛苦,跟着牛一起犁田的人也不轻松,牛走到哪里,人就得跟到哪里。
而且这活儿不赚钱,还得掌握技术,得把牛控制好才行。"不多了,麦子很快就能收完,之后晾晒就行。"二叔皮肤被晒得黝黑,不过现在却满脸笑意。"那就好。
明天我想带我妈进城照顾淮茹,光友也想转学到城里读书。
到时候,家里的活计怎么安排,能应付得过来吗?"他本想再等等,但既然来了,干脆就把岳母接走,这样京茹中午在家也能吃上热饭。
淮茹下班回来直接吃饭,肚子大了,干活确实不方便。"没问题的,村里亲戚多,大家互相帮忙。"
二叔明白侄子没什么本事,进城后工作难找,但好歹有个儿子,指望女婿日后能帮忙提携。
“这样挺好的。”
李国庆接着聊了几句,突然大声喊道:“京茹!”
“姐夫,我来啦!”
小京茹听见呼唤赶紧跑过来。
李国庆一把将她抱起,“你多久没回家了?跟我去看看你家,待会再回来吃饭。”
“好呀好呀!”
小京茹拍手欢呼,她确实很久没回家了。
“姐夫,我也一起去。”
“还有我呢。”
小京茹的两个哥哥急忙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