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过好日子(第2页)

东厢房靠近前院的位置是厨房,西厢房角落则是厕所。

通往后院要从东边的游廊绕过,下雨时整座中院可通过游廊通行,避免淋湿。

"女婿,快来休息,饭马上就好。"

秦母从厨房走出,满面笑容,这样的好院子让她感到格外高兴。

"妈,您别着急,不用赶这么快。"

李国庆走进屋里,他占据了正屋的三间房,岳父住在西厢房,东厢房暂时空着。

小舅子光友挑了一间耳房居住。

后院目前空置,这样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姥爷留下的三进大院,面积远超普通人家,庭院宽敞,房间众多,除前院的大门外,其他部分都显得格外奢华。

比如正房旁的耳房,表面上看是一间,进去才发现是两间。

三间正房的面积相当于别人的五间,这正是商人的低调风格。

中院里栽种着海棠和柿子树,这家人靠卖果脯起家,生活很是惬意。

李国庆来到正房,中间是客厅,摆放着饭桌,一侧是书房,另一侧是卧室。

要是娶两位妻子,大老婆住东边,小老婆住西边,实际上只隔着一个客厅,晚上往来也方便。

"姐夫,今晚我睡这里。"

小京茹确实粘人得很,昨天回村,即使母亲陪着也不愿意。

"随便你。"

李国庆笑着回应,过会就要开饭了,他在中院转了转,又去了后院,布局与中院相似。

通常后罩房是一排房屋,但姥爷家的后院规格接近中院,也有正屋、耳房和厢房,只是庭院纵深稍短,横向宽度相同。

再往后扩建一排房屋,就成四进大院了。

也就是说,这座三进大院,前院有八间倒座房,中院十三间房,后院也是十三间房,再加上厨房、厕所和杂物间。

说是四十多间房,并不算夸张,根本住不完。

耳房前还有小庭院,抄手游廊精致,将整个中院和后院连通起来。

"哥,这院子真不错。"

秦淮茹跟着进来,看着这院子就移不开目光。

"嗯!等大宝成年了,差不多就可以搬过来住了。"

李国庆抱着妻子,许久,直到小京茹喊吃饭,才回到中院。

饭菜摆上桌,一家人好好享用了一顿。

不用出门散步,在院子里走走就能消化。

当晚就在这边休息了。

夜里,秦淮茹睡不着,小声问:"哥,你说的那三根金丝楠木房梁在哪里?"

"在正屋里,当初姥爷的祖上打算把正屋客厅打通,改造成明厅通道,再扩建为四进大院。

后来没实现,因为纵深规格受限。"

李国庆没继续说下去,其实这样更好,不显摆明厅反而更安全。

"嗯!"

秦淮茹点点头,靠在他怀里,伸手把小京茹往里推了推,让她不要总缠着自己丈夫。

没多久,她就困得闭上了眼睛。

李国庆一时也没睡着,搂着一大两小,忽然想起小妾陈雪茹。

家业这么大,他作为一家之主,得把这艘大船开稳了。

……

第二天清晨,原本热闹的三进大院里,人几乎快散尽了。

连李国庆也早早起床,先送妻子去上班,路远,走路不方便。

接着带小舅子秦光友去前门中学报到,办理了转学手续。

李国庆办完事后返回院子时,发现老丈人、三叔以及秦光明都已经出门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