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慢慢偿还(第2页)

阎解成震惊了,他和光齐年纪差不多,这个对比让他难以接受。

"就在今天中午,你要是在前院守着,还能看到姑娘来家里,我先去街道帮你问问。"

李国庆说完就离开了,这小子长大了比他爹阎埠贵还要精明,不过还是需要社会好好历练一番。

阎解成呆在原地,连招呼都忘了打,缓过神后急忙去了父亲的房间。

推开门便大声说道:"爸,光齐今天去相亲了,我也想找个对象。"

"刘光齐去相亲?这灾荒年头的,这不是浪费粮食嘛。"

不过光齐都快十九了,明年就二十了,现在相亲也挺合适的,你二叔还盼着抱孙子呢。

解成,你还小,才十七岁,连工作都没找到,急什么?"

阎埠贵把儿子养这么大,不会轻易让他离开身边 ** 生活,打算等儿子挣几年工资再说。

"唉!"

阎解成无奈地叹了口气,回到屋里躺下了,现在只能期待国庆哥能帮忙了。

赵国庆确实去了锣鼓巷街道办事处,顺路而已,一打听才知道,现在招工机会难得。

只要有招工指标,就有额外的粮食补贴。

比如京城普通居民每月定量粮食不到二十斤,但工人一般都有二十五斤,有些特殊岗位甚至能到三十多斤。

大灾难的影响很严重,食品厂很多工人没活干,酒厂减产,布料厂也一样,原材料供应不足。

"大姐,您看我弟弟大概还得排队等多久?"

大妈回答说:"这个不好说,我们街道企业不多,如果是在大前门或者北郊、西郊那边,可能会快点。"

"好的,我知道了!"

李国庆离开街道办事处,摇了摇头,看来阎解成得做好长期等待的准备了。

这很正常,在原剧中六五年春节时,刘光齐的女儿已经几岁了,而阎解成才刚结婚不久,两人差距就是灾年拉大的。

不过还有傻柱撑着呢,所以无论是光齐还是解成,这两位兄弟都不用着急。

李国庆从街道返回,未能买到期待已久的豆浆油条。

当时白面和食用油都非常紧缺,而用来制作豆浆的豆子更是只有干部才能凭**票购买,普通百姓根本买不到。

由于豆子产量本就不高,尤其在灾年,这种状况更为严重,即使到了后来的年代,国内的豆类产品依然主要依赖进口。

在路上,他勉强买了一个高粱饼充饥,这个饼需要粗粮票,虽然不太好吃,但至少能填饱肚子。

他的自行车后座仍绑着装玉米芯的袋子作为伪装道具,一路骑到北郊。

途经边江大桥时,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朝桥下张望了一阵,却没见到人影。

回想起来,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丁秋楠了,时间过得真快,就像桥下的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自行车继续前行,原来的同益水泵厂已改制为机修分厂,主要负责维修水泵及各类设备,并作为研发基地,员工规模也扩大到了三百余人。

不远处新建的京城水泵厂如今已有三千多名职工。

去年年初,上级领导找李国庆谈话,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放弃大厂的全勤岗位,选择留在机修分厂担任副厂长一职。

这一职位既能提升资历,又不失灵活性,必要时还能调任其他大型企业任职,就像当年的李新民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