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是小数目。(第2页)
社团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包括各单位的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将在报刊上公示,并接受组织监督,我作为社长不会收取任何报酬。”
李国庆原本建立总部的初衷是为了逃避上课,但后来意识到它的价值。
文学社借助报刊平台,将全国各地的文艺爱好者联系起来。
就像《人世间》里的周蓉,尽管远在千里之外的吉春,读书时仍前往京城参与串联活动。
文学社报刊上的诗歌文章给了他们灵感,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几位老师咽了咽口水,继续问道:“那么最初的场地建设费用呢?需要学校支持吗?”
“不需要,我自己承担。
我有一些积蓄,正考虑是购置大型四合院还是楼房作为社团总部。”
李国庆暗自高兴,这相当于提前获取了固定资产。
虽然房子不能买卖,但这是公益性社团,且有组织保障,可申请场地使用权。
至于购买、划拨还是免费使用,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场地最终会到手。
“李同学,我们没有其他问题了,不知你对清华是否有兴趣?专业任选,学校还可提供内部场地。”
招生办的老师意识到遇到了强劲对手,对方已具备反选资格。
“我对清华很感兴趣,不过我也偏向于北大。
此外,我今年会报名参加高考,凭我的成绩,直接报考贵校和北大都没问题。”
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通过特殊招生入学的可能性。
一周内,若北大没有主动联系我,我会选择清华大学。
如果北大那边有消息传来,那时再决定具体去向。
谢谢两位老师今天专程前来。”
负责招生的两位老师带着忐忑的心情返回,他们意识到这个学生与众不同。
上报后,校方要求对外保密,并提醒红星高中防止北大挖角。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没到约定的一周时间,第二天北大招生办的人就赶到了红星中学。
他们来得很早,八点多就到达,却扑了个空,当事人还躺在被窝里睡觉呢。
院子里再次出现了何雨水喊人、李国庆匆忙赶往学校的情景,但因为时间太早,他完全没有食欲。
李国庆在见到北大招生办人员后不久,于六月初签订了协议,依然选择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坚持初心。
之后,他便获得了自由,既不用上课也不用参加考试,由于无需迁移户口等繁琐事务,只需在八月底报到即可。
秦淮茹下班回家看到特招协议时,仍然感到难以置信。
“国庆,你真的要上北大了吗?”
“这还有假?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他本可以选择参加高考,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担心万一失误,会颜面尽失。
不如留下悬念,让别人去猜测。
“毕业后是不是就能当干部了?”
“通常是进入机关工作,或者成为教师,也可能从事学术研究。”
说实话,中文系的就业前景并不十分乐观,最理想的是朝教授方向发展。
但他并不打算以这个学位谋生,只是为了拿到学历,整天钻研文学,熬过四年便算完事。
秦淮茹急切地问道:“那你准备从事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