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水至清则无鱼(第2页)

她从国外学成归来后一直待在京城,而她的专业在国内可选择的机会本就有限。”

赵一粟忍不住好奇:“那你老师高育良就没给你点暗示?”

其实,要不是赵一粟提起,祁同伟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此刻被提醒后,他忽然觉得有些奇怪,脱口而出:“我这个高老师,似乎进取心不足!”

啪!

赵一粟又轻轻打了他一下,被他说的话逗笑了:“你这是胡说什么呢!”

不过话说回来,

赵一粟觉得:“如果你能娶你老师的女儿,那绝对是一条平坦的大道。”

祁同伟却坚定地摇头:“那是一条死胡同。”

死胡同?

赵一粟不明白:“你的老师有问题吗?”

祁同伟解释说:“也不能算是问题,简单讲,我的这位老师现在完全依赖着赵立春。”

“而我,不想搭上这条船。”

追随赵立春是一条死胡同?

赵一粟自然这样认为。

她微微一笑:“你就这么不看好你们的领导?”

赵一粟和钟小艾的态度不同。

钟小艾不方便评论赵立春,因为她的父亲钟正国曾经与赵立春共事。

如果她评价赵立春,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在传达钟正国的看法。

这是为了避免私下议论同事的原则。

钟小艾对赵立春自然保持沉默。

但赵一粟不同。

她无需顾虑这些。

祁同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第一次跟别人讨论起赵立春的事情。

当然。

祁同伟此时谈起这些也不必像钟小艾和高育良那样小心翼翼。

因为他已经不在汉东了。

提到赵立春时,

祁同伟缓缓开口:“在我看来,赵秘书长最大的问题是贪婪。”

“他既想借汉东之机崭露头角,争取进京的机会。”

“却又舍不得放弃在汉东的既得利益。”

赵一粟一听就明白了。

这不是把汉东当成自己的地盘了吗?

相较之下,

钟正国则显得更为稳重。

他拒绝了直接从汉东通往京城的便捷之路,

选择先去汉西担任重要职务。

这样的决定,

既可以把他看作汉东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汉西的新势力。

然而,他既不属于纯粹的汉东,也不是汉西的专属人物,

因此他的发展路径变得更加开阔。

“假如钟正国当初也有争锋之心,赵立春恐怕难以坐稳高位。”

“就算勉强上了位,也会处处受制于人。”

“但钟正国在汉东并未留下任何牵挂,潇洒地转向汉西。”

“赵立春始终未能看清自身的不足。”

“他在汉东盘踞二十载,不论是在地方还是行署,只要是他为了个人或地方利益编织的网,恐怕连他自己都无法尽数理清。”

“这些网初建时确实方便了他的工作。”

“然而,正因太过便捷,这些网渐渐交织在一起,开始滋生不该有的私利。”

“若赵立春不主动拆解这些网,”

“我敢肯定他会自尝恶果。”

“这也是我对他的未来不抱希望的原因。”

“要是他现在能主动向组织请辞,离开汉东,去中江或其他地方历练,我都会认为他是一个有魄力且懂自知的人。”

“但他没有这样做。”

“他既贪恋这里,又放不下那里。”

“到最后,他只会两手空空。”

掌声响起,赵一粟忍不住为祁同伟鼓掌。

她微笑道:“那你呢?旁观者或许清闲,但当局者更需自知,你自己存在的问题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