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点点小细节(第2页)
“至于博物馆的具体展览内容与主题……”
“赵立春不宜过度参与,更不该亲力亲为。”
“此事交给提案人来完成最为合适。”
“内容必须保持客观公正。”
“这样一来,赵立春不仅不能过多干涉,还要剔除一切可能凸显个人色彩的部分。”
“避免博物馆成为他的个人宣传平台。”
“否则,整个项目将失去意义。”
京城,梁群峰的家。
自汉东卸任后,这位老书记便迁居京城颐养天年。
虽退休之际略显尴尬,未能体面告退,但他一生爱面子,索性远离汉东,来到这座繁华都市。
这里有他的侄孙,在某部委供职,身为资深司法工作者,他依旧可以贡献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然而,某日,一通来自汉东的来电打破了平静。
梁群峰顿时坐立难安。
大侄子不解地问道:“二叔,真的需要赶忙回去吗?”
梁群峰长叹一声:“我并非为了争夺什么。”
“进不进那个展览馆,我都无妨。”
“我担忧的是,你不情愿被选入,可偏偏有人强行把你推上去。”
“我害怕他们会做出不公正的事。”
梁群峰所虑并非自己的功绩能否进入吕州展览馆,而是有人可能在背后恶意编造对他不利的内容。
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谁能保证从未有过失误?不过是多或少、弥补与否的问题罢了。
最近,他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汉东经济发展博物馆项目背后,竟有祁同伟的暗中操纵!
这如何不令他忧心忡忡?
回想当年,他曾因梁璐的原因介入祁同伟的毕业分配,将这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又送回故土,这对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即便高育良向他保证祁同伟不会胡作非为,梁群峰若不亲力亲为,又怎能完全信任?
另外,梁群峰嘴上虽称不去展览馆也罢,但若真有机会入选,岂不是更好?毕竟,他也是汉东经济三十年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之一。
对于这些退下来的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正是汉东三十年发展的坚实支撑,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梁群峰清楚,有些事若自己缺席,年轻人可能会装作毫不知情。
即便他们并非有意忽略你的功劳,仅是以寥寥数语一带而过,这也分明是对梁群峰的一种漠视与否定。
然而,在汉东,他们绝不敢轻视你的分量,甚至会主动征询你的看法,揣摩你的立场。
所以,不论基于什么考虑,梁群峰都必须赶在此项目最终定案前返回汉东。
唯有如此,他才有望成为内容顾问,直接投身于展览馆的建设之中。
毕竟,连赵立春都极为重视的东西,他又怎能甘愿错过?
于是当天,梁群峰毫不犹豫,未带任何行装,径直登上最近的一班航班,回到了汉东,回到了京州。
在京州市陈岩石的家中,老伴看着他焦虑地在房内来回踱步,不禁劝道:“要是你不放心,有想法,就直接找高育良或赵立春去。”
陈岩石冷笑道:“我能放心吗?这汉东经济发展博物馆,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能搞定的?他在汉东才待了多久?又如何知晓汉东的风雨沧桑?又怎知三十年间哪些应写,哪些不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