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义诊第二天
翌日,清晨的阳光带着一丝燥热,早早地洒在城郊义诊点的院子里。人群比昨日来得更早,队伍排得更长,仿佛昨日的口口相传吸引了更多饱受病痛困扰的人们。
诊台前,陈小满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问诊、切脉、观察舌苔、分析症状,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精准高效。
得益于【系统】带来的超强脑力和体力,他思维清晰,反应迅捷,面对各种疑难杂症也能迅速抓住关键,给出最符合当前条件的有效方案。
他口中不断报出药名和剂量,声音沉稳有力,穿透人群的嘈杂。
“柴胡三钱,黄芩两钱,半夏两钱,党参三钱,甘草一钱半,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劈开。三碗水煎成一碗半,早晚分服。”
“这位大娘,您这是典型的‘痹症’(风湿性关节炎),方子:独活三钱,桑寄生四钱,秦艽三钱,防风三钱,细辛一钱(后下),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两钱,生地三钱,杜仲三钱,牛膝三钱。
五剂,煎服法同上。”
“孩子这是疳积,脾胃虚弱。
先不吃药,回去用鸡内金焙干研粉,每次半钱,拌在粥里或者米汤里喂,一天两次。
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多餐。”
陈小满的话音几乎不停,一个接一个的病人被迅速诊断处理。
而承担着所有药方记录和部分医嘱讲解重任的安雨琪,则成了最忙碌的人。
她坐在陈小满旁边,面前堆着一叠粗糙的处方签和一支快要用秃的钢笔。
陈小满每报出一个方子,她就必须全神贯注、奋笔疾书。
不仅要准确无误地写下每一味药及其剂量,还要在方子下方清晰标注煎服方法、注意事项。
遇到需要特别叮嘱的,她还得在病人拿药时再口头强调一遍。
“黄芪五钱,当归三钱,熟地四钱,川芎两钱,白芍三钱,党参四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两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
安雨琪笔下不停,手腕已经开始发酸。
陈小满处理病人的速度太快了!
她必须集中十二分的精神才能跟上,稍一走神就可能漏掉关键信息。
除了写方子,她还要:
快速解答排在当前病人后面那些焦急询问“还有多久轮到我”的人。安抚哭闹不配合检查的孩子。
在药棚人手不足时,抽空过去帮忙核对药方、抓药分包,确保药材发放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