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青峰 作品
第166章 检查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月,陈小满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职业病防治”这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对轧钢厂而言却十足新鲜的工作上。正如他所料,“职业病防治”这个词,在六十年代中期的轧钢厂,听起来既陌生又有些“矫情”。
在大多数工人和甚至部分基层干部的观念里,在工厂干活,“吃苦受累、沾点灰、闻点怪味”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只要没断胳膊断腿、没躺倒起不来,就算不得什么“病”,更别提还要专门为此搞什么“防治”和“档案”了。
因此,推行之初,阻力不小。
各车间主任首先就叫苦不迭。
生产任务压得那么紧,现在还要抽调工人轮流去做“稀奇古怪”的检查,这不是耽误工时、影响生产进度吗?
虽然陈小满拿着部里的红头文件,但基层执行起来总是拖拖拉拉,阳奉阴违。
许多老师傅也觉得多此一举。
“我在这车间干了二三十年,身体棒着呢,吃嘛嘛香,查那玩意儿干啥?”
“就是,闻点铁锈味儿还能闻出病来?瞎讲究!”
“有那工夫不如让我多车两个零件!”工人们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对陌生的检查有抵触和畏惧心理。
工会、劳保科等部门态度暧昧。
他们原则上支持,但一到需要具体配合时,就开始打太极,生怕多担责任或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风险。
面对这些阻力,陈小满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智慧和执行力。
他并没有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强压,而是多管齐下:
他再次请出了那位差点因矽肺丧命、如今正在缓慢康复的老赵师傅。
在一个由厂工会和医务处联合组织的小型座谈会上,让老赵亲自讲述自己从“觉得没事”到“突然倒下”的可怕经历,以及现在病魔缠身的痛苦和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