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青峰 作品

第175章 全厂职工健康检查

1965年7月,盛夏的轧钢厂,车间里热浪滚滚,机器轰鸣。

作为医务处副处长的陈小满,心头却萦绕着另一重关切,工人们常年在这种高温、高噪音、高劳动强度的环境下工作,身体健康状况究竟如何?

这个念头并非凭空而来。

一方面,他身为医者的责任心使然。

另一方面,《社会精英系统》近期似乎也“无意”间推送了一些关于职业健康防护和早期筛查重要性的信息,虽然隐晦,却坚定了他开展一次全面检查的想法。

经过一番细致的筹划和请示厂领导,陈小满力主推动的“红星轧钢厂职工健康大检查”终于拉开了帷幕。

他充分利用了医务处现有的资源,又巧妙地从系统提供的有限信息里,提炼出符合当下时代条件、却又比常规检查更具针对性的项目,重点针对粉尘作业、高温作业、噪音作业等特殊工种的工人。

检查现场就设在厂里宽敞的礼堂。

几张桌子拼起来,铺上白布,就成了临时的检查台。

医务处的全体人员都动员起来,量身高体重、测血压视力、听心肺、查体表……

陈小满则坐镇核心,负责疑难问题的初步诊断和最终报告的审阅。

工人们起初大多不太在意,甚至有些老工人嘟囔:“查啥查?身子骨硬朗着呢!有这功夫不如多车几个零件!”但在车间主任和工会的动员下,还是排起了长队。

检查过程中,问题开始逐一浮现。

有的老钳工听力严重下降,对着耳朵大声喊才能听清,却憨笑着说“车间里吵惯了”。

有的职工咳嗽得厉害,痰里带着灰,还以为是抽烟抽的。

更多的是高血压,自己却浑然不知,还以为天热头晕是正常的。

甚至有一个年轻的车工,在触诊时被陈小满发现腹部有异常明显的包块,仔细询问才支吾着说确实隐痛好久了,怕耽误工钱一直没敢说。

随着检查的深入,陈小满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他发现的问题远比他预想的要多、要严重。

许多工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拖成慢性病,慢性病拖成大病隐患。

最触目惊心的案例发生在检查的第三天。

一位五十多岁的清渣工老师傅,在量血压时突然面色惨白,冷汗直冒,捂着胸口就往下倒!

幸亏陈小满就在旁边,立刻组织急救,判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前兆,马上用厂里仅有的氧气袋给他吸氧,同时火速派人叫救护车,直接送去了人民医院。

事后得知,这位老师傅长期高血压自己不知道,心脏早就出了问题,这次若不是倒在检查现场,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像一颗炸雷,在厂里引起了巨大震动。

工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起这次体检。

陈小满熬了几个夜,将厚厚的检查报告整理出来,附上详细的分析和建议,郑重地递交给了厂领导。

报告里不仅罗列了发现的各类健康问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改善车间通风除尘设施、为高温车间提供足量清凉饮料、加强劳保用品的发放和监督使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

厂领导看到报告后,高度重视。那个年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人的健康就是生产的本钱。

厂党委很快开会研究,决定拨出专款,一方面用于紧急治疗此次检查出的重症职工,另一方面着手逐步改善劳动条件,并采纳了陈小满定期体检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