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国术(第2页)

酒过三巡,李保国小口抿着那来之不易的半杯酒,就着菜慢慢喝到最后,脸上还带着不舍。

“柱子,虽说咱们是师徒——”

厨行自古有规矩,学徒要学三年,出师后还要效力两年。即便如此,不少师傅总会藏着绝活,生怕徒弟学成后抢了自己的生计。但李保国对何雨柱却是倾囊相授。一来柱子是他师兄的儿子,关系非比寻常;二来李保国在厨行摸爬滚打这些年,看人的眼光极准。何雨柱的品性在他见过的人中堪称出类拔萃,绝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徒。

"做厨子有句老话,将来你自立门户也要牢记——只管烧菜,莫问食客。"

何雨柱心头一震。这话似曾相识,仿佛在原剧中听过。没想到穿越至此,竟从师傅口中再次听闻。

"厨艺高了,难免会遇上达官显贵,但要记住——该做的菜咱们做,不该打听的,一个字都别多嘴。"李保国这是在传授立身之道,显然已将何雨柱视如己出。

何雨柱认真聆听,明白这番教导的分量。这般处世之道,外人谁会轻易相授?唯有至亲才会如此掏心掏肺。

"师傅,柱子记在心里了。"

李保国微微颔首,忽然想起一事。

"对了,最近下工后少在街上闲逛,城里不太平,有些漏网的敌特分子在四处流窜。"

"敌特?"

何雨柱对这个时代的了解多来自电视剧,现实中的细枝末节并不清楚。师傅这番话让他顿生警觉。

看来除了拐卖人口的人贩子,这市井中还暗藏着更多凶险。

"多谢师傅提点,柱子年纪轻,往后一定少出门。"

嘴上这般应着,何雨柱心里却开始盘算。

是不是该学些防身的本事了?

若真遇上事,吃亏是小,丢了性命才冤枉。

这年头确实不太平,没点功夫傍身,怕是寸步难行。

李保国的消息是从军管会听来的。

作为鸿宾楼的掌勺大厨,李保国人脉通达,消息比寻常百姓灵通得多。

如今建国伊始,老百姓都是从乱世熬过来的,骨子里都带着血性。

民间习武之风正盛。

这位武馆馆主杨佩元是个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