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泽你选的吗 作品

第79章 西岐与大商第二次会战

残阳如血,洒落在朝歌城的每一寸土地上,仿佛也在为小将军的陨落而悲叹。彼时,大商的军队步伐沉重而哀伤,他们缓缓地抬着小将军那冰冷的尸体,一步步走进了朝歌城的城门。那尸体上的战甲破碎不堪,血迹斑斑,诉说着战场的惨烈与无情。

帝辛高坐于朝堂之上,望着被抬进来的小将军,龙颜震怒,双目之中满是不甘与愤懑,大声质问道:“难道那诸侯联军竟如此难以攻克?我堂堂大商的勇士,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队伍中,一位满脸尘土却难掩悲痛之色的士兵,上前一步,扑通跪地,声音带着哭腔与愤懑:“陛下,将军并非死于诸侯联军之手。战场上,将军纵横驰骋,杀敌无数,正杀得敌军节节败退之时,突然不知从何处冒出一个道士。那道士身着诡异道袍,眼神阴森冰冷,口中念念有词,紧接着凭空祭出一道威力巨大的法宝,直取将军性命。将军躲避不及,当场便被那法宝击中,重伤倒地,我等拼尽全力想要营救,却也无能为力啊……”说罢,士兵已是泣不成声,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唯有帝辛紧攥拳头的骨骼作响之声,回荡在这凝重的空气中,一场复仇的风暴,似乎正在暗暗酝酿……

帝辛闻听此言,恰似被触怒的雄狮,猛然从王座上站起身来。他那威严的面庞瞬间涨得通红,双眸之中怒火灼灼燃烧,仿佛能将这大殿点燃。

“岂有此理!”帝辛的怒吼声震得大殿梁柱嗡嗡作响,“在这朗朗乾坤之下,究竟是何方妖道,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伤害我大商的忠勇兵将!我大商的儿郎,哪一个不是为了家国在疆场上浴血奋战,他们守护的是大商的尊严,是我大商的万里河山!”

帝辛来回踱步,身上的王袍随着他的愤怒而剧烈摆动,每一步都似踏在在场众人的心尖上。“这些妖道,仗着旁门左道之术,便以为能在我大商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简直是痴心妄想!我堂堂大商,传承数百年,历经风雨,岂容这些宵小之辈随意践踏!”

他猛地停下脚步,双手握拳高高举起,“今日我在此立誓,若让我知晓这些妖道的行踪,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让他们的鲜血染红我大商的每一寸土地,以儆效尤!我要让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我大商的威严不容冒犯,我大商的荣耀不可亵渎!无论是谁,只要敢与我大商为敌,都将承受我帝辛的滔天怒火,必将在我大商的铁骑之下,化为齑粉!” 殿内众人皆跪地叩首,齐声高呼:“大王英明,大商万岁!” 而帝辛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妖道在他的愤怒下瑟瑟发抖、无处可逃的场景,那眼神中的杀意,久久未曾散去……

帝辛身着玄色绣金长袍,头戴冕旒,神色冷峻地站在朝歌城巍峨的玉阶之上。玉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似是在诉说着大商曾经的辉煌与威严。他的身姿挺拔而坚毅,双手负于身后,深邃的目光穿越重重宫阙楼阁,遥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那是诸侯封地的方向,那里正弥漫着硝烟与战火,也隐藏着大商未知的命运。

良久,帝辛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低沉,仿佛裹挟着历史的厚重,又似那波澜不惊的深海,平静之下暗流涌动:“黄飞虎,如今局势诡谲多变,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我大商虽兵力强盛,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那妖道竟敢公然挑衅我大商天威,伤我肱股之臣,此仇不报,何立我朝之尊!既然如此,就有劳你走这一趟了。”说罢,帝辛微微侧头,目光如炬地看向身旁的黄飞虎,那眼神中既有对臣子的信任与期许,又有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严。

黄飞虎身披金色战甲,头戴红缨盔,身姿矫健而英武,听闻帝辛之命,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遵命,大王!末将承蒙大王多年器重,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所托。此去必将那妖道擒获,扫平诸侯联军,重振我大商之雄风!”黄飞虎的脸上满是恭敬与忠诚之色,他深知此刻的大商虽然在军事上依旧有着强大的实力,但内忧外患之下,每一步都关乎着王朝的兴衰存亡。对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出征,更是为了守护大商的荣耀,扞卫大商的尊严,守护这片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和子民。

在黄飞虎看来,如今大商的兵力经过多年的征战与磨砺,已经十分精锐,各方诸侯虽偶有联合,但在大商的铁骑之下,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威胁。那些平日里各自为政、心怀鬼胎的诸侯国,在面对大商的全力征伐时,不过是一盘散沙。只要战术得当,指挥有方,扫灭这些诸侯国并非难事,而他黄飞虎,正是那把大商用以平定四方的利刃,必将在这乱世之中,为大商开辟出一条通往盛世的康庄大道。

当此之时,天下大势已悄然发生剧变。往昔那些各自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如今深陷于重重困境之中,早已不复昔日之勇。多年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使得他们的内部消耗极其严重,犹如一座繁华的楼阁被白蚁从内部蛀蚀,徒有其表而根基不稳。

推恩令的实施,更是如同一记沉重的猛击,狠狠地砸在了这些诸侯国的命脉之上。原本集中于诸侯嫡长子手中的土地和权力,被层层分割,分散给众多的子弟旁支。这一举措看似温和,实则瓦解了诸侯国得以维系强大军事力量的经济基础。那些曾经因资源集中而兴盛的世家大族,如今在权力的碎片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许多传承数代、培养出众多贤才的家族,因封地的缩小和财富的分散,再也无力像从前那样为诸侯国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致使其朝堂之上、军队之中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局面日益严重。

如此内外交困之下,这些诸侯国的军队战斗力锐减。曾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如今在缺乏优秀将领指挥和充足物资供应的情况下,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军队的编制不再整齐划一,士兵们的作战意志也变得消沉脆弱。在面对大商军队的征伐时,他们或因内部矛盾而无法协同作战,或因缺乏良策而陷入混乱,全然没了往昔能与大商分庭抗礼的实力与底气,其衰败之象尽显,覆灭的结局似乎也已在冥冥之中悄然注定。

遥观当下之局,天下仿若一片风云诡谲之战场,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局势错综复杂。其中,那些诸侯国的境遇堪称堪忧,犹如日暮西山,渐趋黯淡。其根源便在于各国内部嫡长子与其他子嗣之间,为争权夺利陷入了一场毫无章法、如同“菜鸡互啄”般的混乱内斗之中,而且局势愈演愈烈,几近不可收拾。

自推恩令颁布以来,这道政令宛如一把利刃,巧妙地切入了诸侯国的权力核心架构,使得原本相对稳固的权力传承体系分崩离析。嫡长子们为保自身继承的正统地位,不惜动用各方资源,施展权谋手段,拉拢朝中势力,试图稳固摇摇欲坠的根基。而其他子嗣们眼见有机可乘,亦不甘示弱,凭借着各自母族的支持以及在封地内培植的势力,纷纷向嫡长子的权威发起挑战。于是乎,在这一场激烈的内部争斗中,朝堂之上,党同伐异之风盛行,忠良之士或被排挤,或被迫卷入纷争,无心政务;宫廷之内,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亲情纽带在权力的诱惑下被撕扯得支离破碎,兄弟睨墙,父子反目,血雨腥风弥漫在每一寸宫墙之下。

这场内斗的战火也无情地蔓延至诸侯国的各个角落,给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民生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经济上,各地主政的子嗣们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纷纷加重赋税,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强制征召入伍,参与到这场毫无意义的内部混战之中,农田无人耕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粮食产量锐减。曾经繁荣的商业贸易也因各地关卡林立、道路不通以及盗匪横行而陷入停滞,市场凋敝,商业凋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经济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沼。

军事方面,由于内部分裂,军队指挥系统混乱不堪。将领们各为其主,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作战能力,甚至在战场上出现了自相残杀的荒唐局面。原本用以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精良军备,在内斗中被肆意消耗,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无人问津,士兵们的训练也因缺乏统一指挥和物资支持而荒废懈怠,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曾经令周边势力忌惮的雄师劲旅,如今已沦为一盘散沙,面对外部威胁时几无还手之力。

反观大商,在这诸侯纷争、天下大乱之际,却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凭借着先前一系列高瞻远瞩、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实现了国力的稳步提升,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政治治理层面,大商改革官僚体制,打破了陈旧的世卿世禄制,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治国之能,皆可为朝堂所用。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晋升机制,使得各级官员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政务处理效率大幅提高,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