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80章
钱子璐扼腕叹息,似乎心痛于徐年做了一件蠢事。 徐年拿着一沓被河水打湿的银票,也没有擦拭干净后好好收起来的打算,但是他淡淡地问道:“为何不收钱财才是彰显儒风?”
钱子璐不假思索道:“施恩不图回报,不正是大义之举?”
徐年摇摇头:“或许是大义吧,可我觉得这不太对。”
这里面涉及一个常见的误区。
习惯性地都觉得儒家教人向善,都已经人之初性本善了,那么一个人如果无私奉献,做了好事不求任何回报,理应会受到儒家的推崇。
其实不然。
儒家推崇的是应当拿走自己的那一份回报。
只是不该挟恩图报,也不宜分文不取。
因为儒家倡导的行善,并非是一味地损己利人无私奉献,更倾向于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
前世经典案例便是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前者为国赎人自掏腰包不领赏钱,却被孔圣人骂了一通,而后者救人后收下了一头牛为谢礼,孔圣人听闻后却赞赏有加。
为何?
因为前者的无私奉献在无形之中拔高了行善的门槛,后人没有他这样殷实的腰包与道德秉性,便不会去效仿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