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104章 窝案,要案
户部鲸吞辽东军饷一案,很快部分细节就浮出了水面,而其中最先被查出来的问题便是挪用公款。要知道,这种行为对于明朝户部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以说是他们两百年来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因为朝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财政赤字。如果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应急周转资金,恐怕户部衙门早就被其他五部给挤得水泄不通、门庭若市了。在这次事件中,总计一百六十万两军饷里竟有多达二十万两被挪用到了补发宣府和大同边军的军饷上。
紧接着,三司一厂迅速顺着这条线索展开深入调查,前往大同和宣府两地彻查到底有多少银两真正落到了官兵们的手中。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除了挪用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恶劣的现象——巧立名目克扣军饷!经过一番仔细核查后发现,原本应该按照实际人数十二万人计算的辽东镇官兵数量,户部只认可其十万人额度,硬生生地没了两万将士;
按照万历朝定下的规定,辽东镇每名将士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标准也遭到大幅削减,变成了仅仅十五两。如此这般操作下来,原本每年需要向辽东拨发一百八十万两军饷的计划,最终实际上仅拨付了区区一百五十万两而已,这意味着平均每名战士都足足少领了二两五钱的军饷啊!
随着三司一厂针对边饷去向的调查逐步推进,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开始暴露在众人眼前。当那笔数量庞大的边饷从户部起运之时,其数额原就只有三百万两白银了。
当其刚刚离开顺天府的管辖范围之时,便被顺天府扣下了足足二十万两!紧接着,当这批军饷途经蓟州镇时,再度出现了相同的情况——又有二十万两银子被蓟州镇扣下。待到运抵山海关时,再次被扣下二十万两。就这样,当这笔至关重要的边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被运送到辽阳的时候,所剩下的数目仅仅只有可怜的二百四十万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