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139章 封爵风波(1)

廷会之上,气氛紧张凝重,一众老勋贵们面色阴沉地纷纷站起身来,他们直直地盯着高高在上的龙椅方向,心中怀着强烈的不满与反对之意。皇帝想要册封熊廷弼爵位!这让这些自视甚高、世代享受荣华富贵的勋贵们如何能忍? 遥想大明立国以来两百多年的漫长历史,文官获封爵位者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韩国公李善长以及信国公汤和。此二人均是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开国立业的不世之功臣,他们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足以彪炳史册。正因如此,在洪武年间,他们得以荣获这无上的荣耀。

然而,除了这两位开国元勋之外,还有一人也曾获封爵位,此人便是王守仁。但他的情况却又有所不同。王守仁因其平定宁王叛乱之功,于明世宗刚刚即位之时,被破例封为世袭新城伯。时光荏苒,距离那时至今不过区区百余载,但这段历史依然令人记忆犹新。

说起王守仁的封爵之事,其中缘由颇为复杂。当时,明世宗以旁支身份继承皇位,初登大宝之际,根基未稳。无论是为了树立自己作为新君的绝对权威,还是为了讨好势力庞大的文官集团,这位年轻的皇帝都需要做出一些举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乎,王守仁这位在文坛声名远扬、备受推崇的“阳明先生”便成为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封赏,即便那些勋贵集团满心不情愿,甚至想要跳出来极力阻拦,但终究是力不从心,难以改变既成事实。毕竟,皇权至上,天子一言九鼎,岂是他们所能轻易撼动的?

在大明王朝,那些被封为勋贵之人,要么是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有着突出贡献的武将集团,他们在沙场上奋勇杀敌,保卫着大明的疆土与子民;要么便是蒙古部落的首领率领其部族归顺大明,从而获此无上殊荣。

然而,当今圣上居然还打算将那熊廷弼这个被人称作“熊蛮子”的家伙也册封为勋贵!这可真是让人无法容忍,简直就是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了!

面对来自文官和勋贵两大集团的齐声反对,朱由校其实早在心里有所预料。他当然明白,就那场发生于沈阳的激烈战斗而言,熊廷弼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或许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般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