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265章 最后的挣扎(3)
王象乾等一干人等的所作所为,落在朱由校的眼里,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逼宫之举!若是换作其他场合,兴许他还会考虑做出些许妥协,采取相对温和的方式来化解这场危机。然而此时此刻,情况却截然不同。因为他早已在暗中精心谋划,布局琉球、朝鲜等地,眼看着攻略日本、台员以及更为遥远的东南亚地区的计划即将付诸实施。值此关键时刻,如果他选择退让妥协,那么这几年里自己含辛茹苦所营造出的大好形势必将再度化为泡影,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想当年,万历皇帝缺乏正德皇帝那种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无畏勇气,内心深处其实也并不愿走向极端,跟朝中大臣们公然对立起来。万般无奈之下,最终也只得被迫让步。就这样,明代皇帝试图夺回兵权的最后一搏,再一次以失败告终。
可他天启皇帝一心想要成为像“祖”字辈那样名垂青史的伟大帝王,他心里清楚得很,若单论权术谋略,自己恐怕难以望嘉靖老祖之项背;而论及脾气秉性,又远不及弘治老祖那般良善。但是,倘若要说勇气和魄力,他坚信自己绝对不会逊色于太祖和成祖分毫!所以这兵,他是非练不可,不仅要练,还要练到极致,臻至完美无缺的境界。无论是谁胆敢站出来表示反对,他都绝不手软,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视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坚决予以清除。
朱由校的眼神逐渐变得犀利,他环顾四周,他要看看还有谁会站出来反对他。
这时,作为内阁首辅的叶向高缓缓起身,打破了紧张的场面,他毕恭毕敬的奏道:“启禀陛下,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几位大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此话并没有错,一个王朝文臣应当冒着杀头的危险向皇帝直言进谏;武将则应当在战场上拼死决战,报效国家。这种行为被视为大丈夫的死名死节。
接着他转身看向那几位劝诫皇帝的大臣,语气就不那么客气了,他说道:“蝼蚁偷生,终死于粪土,泡于便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