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390章 日本天草起义(1)

时光荏苒,转眼间,皇太极与德川幕府之间的那场惊心动魄的交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然而,这场战役所带来的影响却如同涟漪一般,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扩散,深远而持久。 尤其是德川家光,他在这场战争中连续两次遭受皇太极的重创,最终不得不无奈地牺牲津轻家和南部家的利益来换取暂时的和平。这一举动不仅让日本国内的藩主们对他大失所望,更让他们心寒至极。

从此以后,除了德川家族的分支以及少数与德川家光关系密切的亲信藩主仍然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外,那些远在九州、四国和中国地区的藩主们已经完全变成了既不听从调遣也不接受诏令的独立势力。日本国内的内乱由此愈发明显,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

而这一切,都如同摆在朱由校面前的一幅清晰画卷,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他的眼前。日本的情报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大明,朱由校敏锐地察觉到,攻打日本的时机已经悄然成熟。

此时此刻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地的一揆运动如野火燎原般愈演愈烈。面对如此汹涌的民变浪潮,德川幕府不得不调集更多的军队去镇压叛乱。然而,军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军费开支的大幅增长,这无疑给本就捉襟见肘的幕府财政带来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幕府又不得不从各地藩主身上征收更多的赋税。

各地藩主为了满足幕府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利益,妄图把农业先进地区业已大量存在的小自耕农重新沦为农奴。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引发了更大的反抗。

天启十二年九月(1632年)长崎港一家明人开办的酒屋包厢里,大明日本军情司副司长郭国安,秘密会见了一名年仅十二岁的少年。

这名少年名叫天草时贞,本名益田时贞。其父名益田好次,肥后国大名小西行长的家臣。后来时贞被过继给天草甚兵卫,改名为天草时贞,小名四郎。时珍自小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且外表俊秀。有一位相士曾对天草说:“阁下面相尊贵,本应掌握天下,只可惜生在德川时代,难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