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410章 重燃战火的上洛(第2页)
德川家光亲自挂帅,率领着这支令人瞩目的军队出兵上洛,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为明正天皇报仇雪恨。不仅如此,他还希望通过这次行动向明朝展示自己的强大实力和无畏决心。
在近畿南进江地区,四十万幕府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在德川家光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在南进江国周围集结。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与此同时,数十万明军在征东大将军秦良玉的统领下,在京都、南近江等地完成集结。
幕府军的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其中,德川御三家及本家的兵力占据了二十万之多,这是德川家族的核心力量,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德川家光最可靠的后盾。此外,还有十余万是对德川家忠心耿耿的嫡系藩部军,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藩地,但都对德川家光唯命是从。最后,东北地区的上杉家、伊达家、南部家等势力也纷纷响应,派遣了十余万大军加入幕府军的阵营。
相比之下,明军的组成则显得简单许多。
除了第三集团军祖大寿所部十万大军之外,还有羽柴秀纲的第四集团军十万,毛利秀元的第六集团军十万大军。
并不算大的上洛之地,一下子涌入了七十万大军,如此大规模的会战,历史都极其罕见。在日本更是如此,即便是二十年前发生的改变日本国运的关原之战,双方也就投入了二十万大军。
要不怎么说,后世戏称日本战国时期的战斗实际上就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了。
此战的聚焦点,日本国都京都城,在建设时是仿照唐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建设,城北为皇城和宫城,城南为外郭城。外郭城又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称长安(右京),东侧称洛阳(左京),后因右京低洼潮湿被废弃,左京渐渐发展壮大,人们也习惯住在左京,故日本京都亦别称“洛阳”。
整座京都城,面积约为二十四平方公里,相当于唐代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城中人口二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