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京都攻防战(1)
很多看官可能会对此感到十分诧异,毕竟德川家光作为第三代幕府将军,理应深知明军海军的强大实力。然而,他却为何会如此冒险地将所有兵力集结起来,孤注一掷地发动上洛之战,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老巢江户呢? 实际上,德川家光这样做并非毫无道理。他之所以敢如此大胆行事,是因为他在江户城留下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五万幕府军。他相信,凭借着德川家三代人历经三十余年修筑的坚固江户城,足以抵挡住船坚炮利的明军海军的进攻。
而一旦明军敢进攻他的老巢,凭借自己手中四十万大军,德川家光完全可以迅速撤军,而以明军陆军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将幕府军完全留在上洛,这便是他的底气所在。
五月二十三日,经过三天休整的幕府军终于正式发动了对京都的攻城战。京都城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除了西北角之外,其余三面都被洛河所环绕保护着。因此,幕府军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填平洛河,以便为后续的攻城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幕府军搬出了数百门威力巨大的大筒,将它们瞄准城墙上的守军,展开了猛烈的炮轰。面对如此凶猛的攻势,作为京都城守军主将的秦良玉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她深知一旦让幕府军填平洛河,京都城必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于是,秦良玉果断下令,城中的守军同样动用了数百门十二磅炮,集中火力对幕府军的炮兵阵地进行了还击。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双方的火炮在战场上激烈交锋,互不相让。
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装备差距便显露无疑。
日本的大筒被人称呼为大铁炮,顾名思义,那就是这种火炮是日本人参考了火绳枪,并将整体放大制造而成。其有效射程仅为八百米。
而明军装备的十二磅炮,有效射程达到了一千米,最高射程更是有一千五百米至两千米。
虽然双方射出的均为实心弹,明显的,明军的火炮威力更强一些,但是强的也非常有限。毕竟是实心弹,除非正好砸中了大筒,或者砸中了人堆,否则对日本人的威胁并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