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422章 千里大迁徙(第2页)
这一事件所引起的反响极其强烈,更多的百姓在没有丝毫怨言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迁徙之路。他们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前行着。无论路途有多么遥远,无论身边的亲人在途中不幸离世,他们都没有对皇帝和朝廷的不作为提出半句抱怨。相反,他们更多地将不满和愤恨发泄在老天爷的不公之上。
与此同时,山东省的汶河、泗河、临清段的运河以及微山湖,全都遭遇了断流和干枯的厄运。直隶省的永定河同样也断流了。黄河更是有若干段出现了断流,部分城市更是被泛滥的黄河淹没。
随着水系的断绝和干枯,无数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干旱的土地,最终只能被无奈地放弃。无数的植物在蝗虫的啃食下,被吃得干干净净,片叶不留。无数散养的家禽因为饱腹而走不动道,却无人宰杀。
因为有了朱由校的示范作用,无数饥饿的百姓克服了恐惧,他们成群结队的追捕蝗虫,捏着鼻子,将这等天杀之物直接吞入腹中。
天启十七年,华北数省遭遇的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人口锐减,原本繁华的城市也变得萧条不堪。然而,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却隐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杂草。
对于杂草来说,它们的生存史简直就是一部与天斗的奇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能在夹缝中找到一线生机。一场小雨、中雨、大雨,如甘霖般滋润着干枯的大地,让无数的小草迅速从地里冒出头来。这些小草虽然渺小而脆弱,但它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尽管它们很快便会因为下一场干旱而枯萎,但这短暂的生长过程却充满了希望。它们告诉世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命也不会轻易放弃。
与此同时,那些原本被人类耕种和破坏的田地,在失去了人类的干预后,开始了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它们仿佛在默默地等待着那些背井离乡之人的归来,期待着重新被开垦和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