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439章 朱由校的回应(第2页)

然而,朱由校也明确指出,由于葡萄牙与大明相隔万里,在运送过程中,明国的军舰和商船需要中途停靠补给。因此,他要求所有位于亚欧非大陆的葡萄牙殖民地港口都必须对明船开放,以确保运输的顺利进行。

最后,朱由校提到了支付方式。他表示,虽然大明和葡萄牙是友好国家,但生意就是生意,亲兄弟也得明算账。所以,赊账这种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葡萄牙可以用巴西出产的黄金来支付采购费用。这样既保证了交易的公平性,又能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

最后,朱由校还提到了一点,如果葡萄牙有需要,大明还能提供一支不下五万的军队远赴欧洲帮他们打仗。可以说,这封信除了对若昂四世夫妇的亲切问候之外,还送上了葡萄牙最迫切需要的任何商品,乃至他们急需的军队。

在天启二十年(1640 年)的四月,阳光明媚,海风轻拂。广州港内,五艘悬挂着明朝和葡萄牙国旗的大明军舰缓缓驶离港口,它们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这五艘军舰不仅装载着朱由校的圣旨,还有内阁的任免书以及正式的建交文件。这些文件将被送往万里之外的葡萄牙,标志着两国之间的正式交往和合作。

在圣旨中,朱由校给自己的大外甥特奥多西奥赐名为朱慈炯,并封他为河内郡王。同时,他也给外甥女若阿纳赐名为朱淑娅,封其为顺化郡主;外甥女卡塔里娜·恩里克塔则被赐名为朱淑娣,封为自贡郡主。

除了册封自己的外甥,朱由校还对若昂四世进行了封赏,将他的安南侯升为了越南王,以表彰他对两国关系的积极推动。

随船一同出行的,除了百余万两银子的赏赐外,还有百余名军官学校的海军专业毕业生。这些年轻的军官们怀揣着梦想和才华,将与数百名军情局、经情局的探子一同前往欧洲。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圣旨和文件,更是为了未来大明商会和海军舰队能够顺利离开南海,进入印度洋,甚至更远的非洲和欧洲大陆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