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马六甲海战(4)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各艘战舰之间无法有效地进行协调和配合,只能各自为政地展开自由交火。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能否打赢这场接舷战,完全取决于每一艘战舰上的指挥官个人的指挥能力和决断力了。 手持燧发枪的郑芝龙此刻也无暇顾及其他舰只的命运,他的目光如同饿狼一般,凶狠地死死盯着正在靠近旗舰的亚齐人。
按照大明帝国海军的操典规定,郑芝龙其实完全可以在两军相隔一里地的时候,下令各舰扬帆、转舵,迅速拉开双方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与敌人进行近距离的肉搏战。毕竟,明舰舰尾也是装备了火炮的。
然而,作为天启朝第一代海军指挥员,由海盗身份转变过来的郑芝龙,对于这种被他视为懦夫的战法简直是不屑一顾。在他的观念里,勇敢无畏的大明海军就应该以最直接、最惨烈的肉搏战来战胜天下所有强国的海军,而不是仅仅依靠火炮来决定生死。
这种观念不仅仅体现在郑芝龙个人身上,从整支一支队的作战风格,甚至可以说是从整支南洋舰队的身上,都能明显地看出这种严重的陋习依然存在。
哪怕是他们的总司令已经从李旦变成了颜思齐,即便是朱由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是将大明帝国的海军舰只从原来的中式帆船改变为了如今的西式盖伦船,这海战观念还是始终无法及时扭转。
按照西人的说法,\"十年陆军、百年海军\",虽然这种说法,来自于风帆战舰时代。
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军舰建造需百年树龄的橡木。如果,换回到现代的钢铁巨舰,自然是不需要如此之久的时间。但是对海战观念的转变,确实是需要许多年才能扭转过来。最最起码,得等天启五年(1625年)才创办的皇家军官学校,天启八年(1628年)才正式招收海军军官的海军科培养的头两届千余名低级指挥官正式接过老派海军军官的指挥棒,得等所有舰艇的指挥官全部换成新式指挥官。得等一批又一批新式海军官兵替换掉由海盗出身的老派官兵之后,才能初见成效。不过,这得需要他们能活过一次又一次与周边国家在海上的无数次交火并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