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学圣使 作品

第525章 准备出发南美洲

在天启二十八年(1648年),大明帝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年,帝国的财政状况异常良好,全年财政盈余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00亿元,换算成白银便是高达12亿两之巨!这一数字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更让整个朝廷沉浸在喜悦之中。 然而,这还仅仅是表面上的辉煌。实际上,每年还有一笔巨额财富被送入内帑,海外各省的矿山每年能为内帑贡献500万两黄金和4000万两白银。这些财富将被用作皇家银行发行纸币的储备金,进一步巩固了帝国的金融体系。

对于朱由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全国38个省、自治领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了231亿人,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883亿亩,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年粮食总收入更是高达84亿石,即使全国百姓可劲的食用,也最多只能消耗掉全年粮食的一半。这样的粮食产量,不仅保证了人民的温饱,更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富裕的粮食,造就了全国各地酒厂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朱由校顺应民情,解除了禁酒令,大明百姓终于又可以开始畅饮了。

随着粮食产量的大丰收,工商业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随着水泥路铺设到县,商品的流通速度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这一切都得益于朱由校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推动大基建项目,他甚至为此不惜动用了上亿人次,耗费了数万亿元的资金,今时今日,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如果不看朝廷因此而欠下的2万亿国债,百官肯定会更加歌功颂德。

哪怕朝廷将商税提高到了一成三,也阻挡不了工商业的发展。

在与欧罗巴三国签署了外贸协议之后,每年光出口这三国的商品价值就达到了4000万两白银,约合640吨。其中,将有64吨白银将变成关税,流入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