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22章 朱批只写防边变,谁省关河少甲兵

卷首语 《大吴史?兵志》载:" 德佑十四年正月末,宣府卫总兵岳峰三上奏,请调备用兵五千,以补大同卫破后之缺。其首疏曰 ' 北元夜狼部三万骑屯漠南,距宣府卫仅百里,而卫中现存兵八千,半为伤卒,难支两面夹击 ';再疏附《大同卫阵亡名录》,泣言 ' 西墙尸骨未寒,若宣府再破,北疆无险可守 ';三疏则免冠叩首,愿 ' 以世代军籍为质,调兵后即交兵权 '。

帝萧桓览疏三日,于文华殿召李嵩、谢渊议。嵩奏 ' 备用兵隶五军都督府,岳峰久掌边军,若再得此兵,恐成尾大不掉 ',渊力辩 ' 边镇危在旦夕,先议御敌,再论其他 '。帝终以 ' 边兵调遣过频,恐生内变 ' 驳回,朱批 ' 暂以地方民壮充数,着镇刑司监督招募 '。

时镇刑司已扣宣府卫冬衣四月,库存棉袄仅余三百,皆为镇刑司缇骑以 ' 验质 ' 为名截留。民壮闻招募令,多以 ' 无衣无粮,徒死无益 ' 辞,旬日仅得二百余人,皆面有菜色。岳峰四疏陈其弊,言 ' 民壮非兵,无甲无械,是以肉躯挡锋刃 ',疏入竟被留中,月余未发。"

三疏啼痕叩紫宸,龙旗空卷塞垣尘。

朱批只写防边变,谁省关河少甲兵。

雪压壕沟埋战骨,风传刁斗咽征人。

可怜百战沙场将,难向君王借一兵。

宣府卫帅帐内,牛油烛芯突然爆出个灯花,将案头《元兴帝实录》的泛黄纸页映得忽明忽暗。岳峰握着狼毫的手悬在半空,笔尖的墨汁凝成颗黑珍珠,啪嗒坠在朱丝栏上,晕染了疏文开篇的 "臣岳峰稽首顿首上言"。

臣岳峰稽首顿首上言:

自大同卫失陷以来,北元夜狼部三万骑屯驻漠南,距宣府卫仅百里之遥。今卫中现存兵卒八千,然半数为大同溃退伤卒,甲胄不全,兵器锈蚀,每日需分兵守护七处关隘,实难支应两面夹击之危。

昨接塘报,夜狼部又增兵三千,其前锋斥候已出没于万全右卫辖境。臣遣细作探察,见其辎重车帐绵延十里,马料堆积如山,显有长期围困之意。而宣府卫现存粮草,仅能支撑旬日,冬衣器械亦多被镇刑司以 "验质" 为名截留,士卒寒馁交加,每日冻毙者不下十人。

臣谨遵《元兴帝实录》永兴二十年六月丙戌条陈:"边镇遇急,总兵官可先调备用兵五千,事后补奏"。查五军都督府旧档,宣府卫本有备用兵八千,然自德佑元年至今,镇刑司以 "京畿防务" 为由,先后抽调六千赴通州、涿州屯驻。今卫中仅存备用兵两千,却被镇刑司缇骑锁于居庸关仓库,臣屡次行文调取,均遭驳回。

更可虑者,镇刑司近日在居庸关增设关卡,凡往宣府卫文书必经其查验。上月臣遣千户周平押送军报入京,竟被缇骑扣留在古北驿三日,待文书送达时,大同卫已失陷两日。此等行径,直欲使边镇耳目闭塞,坐以待毙!

臣深知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之古训,然念及元兴帝 "忠勇" 佩刀之赐,不敢不遵祖制。伏乞陛下速发金牌,着五军都督府开释居庸关备用兵,并令镇刑司归还截留之冬衣器械。若再迁延,宣府卫一旦失守,北元铁骑可直驱居庸关,京师危矣!

附:《元兴帝实录》永乐二十年六月丙戌条陈抄录、宣府卫现存粮草清单、镇刑司截留冬衣器械文牒副本各一份。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具疏以闻。

德佑十四年正月廿七日夜 宣府卫总兵官 岳峰 顿首再拜

狼毫在 "顿首再拜" 四字上洇出墨团,岳峰盯着疏尾的朱砂指印,仿佛看见永熙帝在奉天殿召见自己时的场景。那时老皇帝亲手将刻着 "忠勇" 的佩刀递给他,刀锋映着龙案上《皇吴祖训》的金字:"凡边镇调兵,须遵永乐旧例,违者以通敌论处"。可如今,祖制竟成了镇刑司手中的玩物。

"将军,镇刑司的缇骑又在营外滋事。" 周平掀开帐帘,甲叶上的冰碴簌簌掉落,"他们说要查验新到的文书,可居庸关的驿卒根本没送来任何东西。"

岳峰将疏文折成三叠,用玄夜卫特有的蜂蜡火漆封口,火漆上的虎头纹在烛火下泛着暗红。"把这个藏在马鞍夹层里," 他压低声音,"明日你随商队混出西门,绕道飞狐峪进京,务必将奏疏亲手交给谢尚书。镇刑司的人若盘问,就说送的是药材。"

帐外传来皮鞭抽打的脆响,夹杂着缇骑的叫骂:"老东西,私藏北元狼头旗,你活腻了?" 岳峰猛地攥紧佩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知道那所谓的 "狼头旗",不过是大同卫士卒用破毡子缝的御寒之物。

"将军,要不... 咱们..." 周平欲言又止,手指绞着腰间的牛皮水囊。

"不行。" 岳峰打断他,目光扫过帐中悬挂的《宣府卫山川图》,"李嵩他们就等着抓咱们私调兵马的把柄。当年魏王萧烈就是前车之鉴,咱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摸出谢渊托人带来的密信,信末用玄夜卫暗语写着:"镇刑司伪造《岳峰与北元往来书信》,已呈内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烛芯再次爆响,岳峰在奏疏空白处添上一行小字:"臣敢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若调兵后有丝毫异心,甘受千刀万剐之刑。" 他知道这道疏文送出去,必定会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但更清楚,这是宣府卫最后的生机。 寅时三刻,周平带着两名亲兵扮作药商,消失在漫天风雪中。岳峰站在帐外,望着他们的背影逐渐被雪幕吞噬,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居庸关查验粮草时,镇刑司佥事李谟说的话:"岳总兵,这天下的兵,是听皇上的,还是听你的?"

他握紧腰间的佩刀,刀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帐内案头,《元兴帝实录》仍摊开在永乐二十年那页,泛黄的纸页上,墨迹未干的奏疏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寒鸦。

宣府卫帅帐的毡帘挡不住风雪,雪水顺着帐顶的破洞往下滴,在案上积成一小滩水,倒映着烛火的影子,晃得人眼晕。岳峰捧着奏疏的手在发抖,指腹反复摩挲着 "备用兵五千" 五个字,纸页边缘已被捻得起毛。狼毫笔蘸着浓墨,笔尖悬在 "急请" 二字上方,迟迟落不下去 —— 这是他本月第三次请调备用兵,前两封都被 "留中",连朱批都没有,仿佛石沉大海。

帐外传来亲随周平的咳嗽声,一声紧似一声,像是要把肺咳出来。那是上月在大同卫守城时冻坏的根儿,此刻咳得弓起身子,甲叶上的冰碴子簌簌落在地上,碎成细粉。"将军..." 周平捂着嘴喘了半天才掀帘而入,怀里揣着的麻纸被体温焐得发潮,"玄夜卫的线人送消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