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63章 莫言天道多迟滞,诏狱霜寒照九原。(第2页)

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诏狱的琉璃瓦。李谟听见远处传来钟声,是忠烈祠的晨钟。他知道,那些被他构陷的冤魂,此刻正随着钟声在关山间游荡。而他的供词,终将刻在石碑上,与岳峰的血书、周明的砖刻一起,在岁月里泛出冷冷的光。

沈炼拿出的最后一份证据,是永熙帝亲赐的 "忠勤" 匾额拓片。当年李谟靠着构陷岳忠泰换来这份恩宠,如今拓片上的金字已斑驳,露出底下被虫蛀的木痕。"你以为攀附宗室就能高枕无忧?" 沈炼将拓片摔在他面前,"那些收过你银粮的亲王,此刻正在宫里写你的罪状。"

李谟想起德佑十年那个上元节,他在王府里献北元产的狐裘,亲王笑着说 "李大人真是我大吴的栋梁"。那时他以为抱住了靠山,却不知这靠山早已被他的贪婪蛀空。如今铁窗内外,只有他自己的影子与那些冤魂相伴,而宗室的恩宠,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碎得连声响都没有。

当沈炼念出 "岳峰" 二字时,李谟终于崩溃了。他趴在地上,用头撞着青砖,血混着泪水淌在供词上,将 "十年通敌" 四个字泡得发胀。"我招... 我全招..." 他语无伦次地说着,从永熙三年如何收北元第一笔银子,到德佑十四年如何让王迁引敌入大同,每个字都像刀,割着他早已麻木的良心。

狱卒拿来笔墨,他用带血的手指蘸着朱砂,在供词末尾按下指印。那红色像极了岳峰血书上的颜色,也像周明砖刻上的指痕。李谟突然明白,这些年他用银粮喂养的,不仅是北元的狼,更是自己心里的鬼。而此刻,这鬼终于要被忠良的血烧死了。

沈炼收起供词时,晨光正透过铁窗照在李谟脸上。他看见李谟的鬓角已有了白发,与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镇刑司缇骑判若两人。"陛下有旨,念你招供全情,免你族诛。" 沈炼的声音没有波澜,"但你贪墨的每一两银子,都要从你家产里扣出来,送到大同卫充军饷。"

李谟望着墙上的影子,像个被抽走骨头的木偶。他想起镇刑司的酷刑,那些他曾用来对付忠良的枷锁、烙铁,此刻正等着他。但他不怨,因为他知道,比起岳峰在钟楼受的苦,比起周明在狱中的煎熬,这点刑罚,算不了什么。

最后的时刻,李谟请求见岳峰的儿子一面。沈炼没有答应,只给了他一块从十字街捡来的砖,砖上的血迹已干,却仍能闻到淡淡的铁锈味。李谟将砖贴在胸口,仿佛听见大同卫的风声,夹杂着岳峰的怒吼、周明的叹息,还有那些冤魂的哭泣。

铁窗在身后关上,李谟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条黑色的烟,缠绕着诏狱的梁柱。他终于明白,这十年的奸佞,不是因为刑罚不够酷,也不是因为宗室不够可靠,而是因为人心一旦黑了,就再也照不进光来。而那些用生命守护光明的人,终将在史册里,留下比烟更重的痕迹。

德佑十四年九月初十,诏狱的铁门在李谟身后沉重闭合,铁链拖地的声响撞在石墙上,荡起层层寒意。他裹着单薄的囚服,望着屋顶漏下的月光,指尖无意识地抠着墙缝 —— 那里还留着前镇刑司指挥使的刻痕,"镇刑司" 三字已被岁月磨平,像他这些年刻意抹去的罪证。

"李缇骑,该认了。" 沈炼的声音从铁栏外传来,手里捧着个木匣,里面是岳峰账册的正本,"阳和口扣粮七千石,你说是 ' 霉变销毁 ',实则转赠北元左贤王,换得东珠二十颗 —— 这账,周明记在灶膛砖上了。"

李谟猛地抬头,囚服下的旧伤因激动隐隐作痛。他想起十年前初掌镇刑司,宗室中有人在密室对他说:"边将拥兵,终是祸患,不如借北元之手除之。" 那时他以为是富贵捷径,此刻才知是条断头路。

审讯开始。周显将一叠供词推到李谟面前,最上面是王迁的画押:"德佑十二年三月,李谟令我引北元兵袭阳和口,许以 ' 破城后纵掠三日 '。" 墨迹未干,旁边还粘着半片北元兵的甲叶,甲内侧刻着 "镇刑司造" 四字。

"这是伪造!" 李谟的声音嘶哑,却没敢看周显的眼睛。他认得那甲叶 —— 三年前他命镇刑司工坊仿北元样式造甲,专供内应使用,甲叶内侧的暗记是他亲手定的。沈炼突然冷笑:"要不要请宗室来对质?他们给北元的密信里,' 李缇骑 ' 三字可写得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谟的指节骤然收紧,供词上的 "阳和口" 三字仿佛活了过来,化作那些饿死士兵的枯骨,在眼前堆积成山。 午时,沈炼示以周明的血书。麻纸上 "杀岳峰者,李嵩也" 的朱字已发黑,却仍裂纸欲出。"你兄李嵩已伏法," 沈炼的声音像淬了冰,"他供认,是你让他趁岳峰巷战重伤,遣人伪作北元兵补刀 —— 那柄带 ' 斩岳 ' 二字的刀,此刻就挂在玄夜卫刑架上。"

李谟的喉结滚动,突然想起李嵩临刑前的嘶吼:"是你把我拖下水的!" 他当年为拉拢兄长,许以 "镇刑司掌印" 之位,却不知李嵩贪功冒进,竟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我... 我只是想削岳峰兵权..." 他喃喃辩解,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所以就扣他粮饷?" 周显拍案而起,将阳和口千户遗孀的诉状摔在他面前,"老妇之子十六岁饿死,死前还盼着 ' 李缇骑发粮 '—— 这也是你说的 ' 削兵权 '?"

玄夜卫抬来个沉重的木箱。开箱的瞬间,李谟的呼吸骤然停滞 —— 里面是十年间北元左贤王给他的回赠:东珠、貂皮、弯刀,每件都贴着小签,记着 "某年某月,李缇骑送粮三千石换"。最底层压着张黄绸,是北元大汗的 "承诺状":"破大同后,封李谟为 ' 江南王 '"。